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工人日报社评-正文
靠砸钱和人海战术刷纪录可休矣
蒋菡
//www.workercn.cn2015-10-29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各行各业应更多地借助技术创新、服务创新来打造更具含金量的“世界之最”,用好产品来印证自身的价值;政府部门则应更多地依靠创意、文化来提升城市品位、树立城市形象,用踏踏实实为人民谋求更多福利来赢得认可。

  据新华社消息,4192公斤的“世界最大份炒饭”日前在江苏扬州诞生,号称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但随即爆出炒饭被当厨余垃圾送去喂猪。10月26日,认证为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官方微博宣布,因存在浪费情况,这个挑战无效。

  从“最大份炒饭”到“最浪费炒饭”,扬州炒饭与吉尼斯世界纪录擦肩而过,却无意中被戴上了另一顶“桂冠”,着实有些尴尬。扬州炒饭是一道经典的淮阳菜美食,当地想必也是希望通过“创吉尼斯世界纪录”这样的活动来扩大这一美食的影响力并提升地方知名度,但这份耗费了数百人工、据估算成本高达10多万元的炒饭事后却拿去喂猪,主办方是不是也太“土豪”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吉尼斯世界纪录不接受一份“浪费”的纪录,恰恰给当下国内火爆的“申吉热”敲响了一记警钟——无论出于娱乐、炒作还是超越自我、挑战极限的目的,都不能罔顾道德底线,无视公序良俗。

  透过这份炒饭,更值得深思的是:国人为何对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如此兴致盎然?仅就美食之最来说,近年来,全国各地争相推出了最大份辣椒炒肉、最大剁椒鱼头、最大南瓜饼乃至最大包子、最大饺子等等。往更大范围看,最多人同时洗脚、最多人同时刷牙、最多人同时吹灭蜡烛等五花八门的世界之最更是让人啼笑皆非。它们不需要多高的技术含量,只要投入相当的人财物力就能做到。换言之,只要你愿意,别说4吨,就算40吨炒饭也是可以炒出来的。问题是,这样创下的“世界之最”除了自娱自乐一下有何意义?

  某种程度上说,时下,对一些地方和国人而言,吉尼斯世界纪录已成为一种营销新模式。一些企业热衷于申报,主要是为了以“世界之最”这个响亮的宣传语来吸引眼球。但企业要做好这项公关活动必须有周详的计划,比如最大份的炒饭炒出来,势必要考虑它的去向,是给围观群众派、给环卫工人送,还是联系学校或宾馆接收,要做好安排——不仅是为了避免浪费,更可以从中做文章,在恪守商业道德的前提下,力求发挥更大的宣传效应。否则,不仅无法达到预想的效果,还有可能适得其反。

  值得注意的是,对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趋之若鹜的,还有不少地方政府部门。公开资料显示,扬州的此次炒饭活动是由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主办,扬州市旅游局、扬州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等多家单位联合支持。乐于为这样的活动“站台”,一方面反映出有关部门提升地方知名度、推动经济发展的迫切之心,另一方面亦折射出某些人追求形式主义、推崇“面子工程”的浮躁的政绩观。过去,很多地方争相建设摩天大楼、“世纪”广场,仿佛不把摊子铺大就不足以证明一个城市的欣欣向荣。而现在,当你走到中国很多地方,甚至偏远小镇,你都可能与各式各样的“全国之最”、“国内唯一”不期而遇——靠着大把砸钱和人海战术,一窝蜂地创“某某之最”成了各地攀比的新领域。如此刷出来的存在感是否透出一股挥之不去的虚荣和愚笨?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世界之最?用什么来证明我们的实力和存在?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席卷而来的当下,各行各业应更多地借助技术创新、服务创新来打造更具含金量的“世界之最”,用好产品来印证自身存在的价值;政府部门则应更多地依靠创意、文化来提升城市品位、树立城市形象,用踏踏实实为人民谋求更多福利来赢得认可。盲目用“世界之最”刷存在感之举可休矣!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