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公款存储逐利是典型的以“公”谋私
杜学峰
//www.workercn.cn2016-09-21来源: 广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据9月20日的京华时报报道,近日,福建省龙岩市等地对党员干部利用公款存储谋私逐利问题进行专项整治。记者在之后的调查中发现,公款存储利益输送“潜规则”在一些地方、一些单位长期存在,此一领域案件频发。

  银行之间的“吸储”大战,对于老百姓来说并不陌生。特别是季末年底的时候,各家银行为了完成揽储指标与任务,更是卯足了劲的“拉客户”。而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因为公款体量大、来源稳定,则是各家银行争抢的“大蛋糕”,也因此,有的部门、有的单位的干部,便成了许多银行重点“公关”的对象,滋生诸如龙岩等地党员干部利用公款存储实现利益输送现象,便不鲜见。这种以公权谋私利的“潜规则”,影响十分恶劣,必须整治。

  表面上看,公家或个人到银行存款,两者的性质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公款存储、存在哪家银行,纪委也没有具体明文的规定。然而,与个人去银行存款不同的是,一笔动辄百万千万的公款,虽然存在哪家银行都行,如果背后牵扯有利益输送,则是一个不得不警惕的“大问题”。比如,多地纪委在办案过程中发现,相较于高档宴请、送卡、报销发票等“明”手段,通过安排领导亲属到银行任职,吸收存款获得高额绩效的方式,令这种以权谋私行为更具隐蔽性,且不易被发现。

  调查显示,近年来,利用公款存储谋利正成为利益输送新手法。龙岩市前市委书记黄晓炎及其家人利用公款存储谋利是公开的秘密。黄晓炎调到哪里任职,其在妻子就负责哪里的银行网点,而一些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公款存款,也会在两三天内随之集体“搬家”。无独有偶,龙岩一家市直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儿子,四年内换了三家银行任职,待遇优厚,其“敲门砖”就是该领导任职单位的基建账户及大额资金,都随着该领导儿子任职银行的变动而跟着变动。

  可见,在公款存储问题背后,是赤裸裸的以公款谋私利的违纪大问题。龙岩市一些领导干部能够这样做,其他地方、其他单位的领导干部会不会这样做?值得各地纪委跟进监督,甚至派出巡视组去好好巡视查查。一方面,开展一次专项清理活动,看看都有哪些领导干部及其家属,还在利用权力打“擦边球”,另一方面,也要完善党政机关财务管理制度,随时将这种“擦边球”拦截于纪律规矩之内,及时清除这种以公权谋私利现象。

  当然,领导干部也应提高廉洁自律意识,严格要求“身边人”,筑牢拒腐防变底线。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