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网约车,是时候谈谈规范了
//www.workercn.cn2016-03-15来源: 钱江晚报
分享到:更多

  在昨日全国人大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谈及网约车和出租车行业改革时表示,改革的导向有两个方面:一是要提升传统出租汽车服务水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出行的需求;二是鼓励网约车新业态的创新和规范发展,这也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去年10月,交通运输部公布《关于深化改革进一步推动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征求意见。如今已过去半年,相关政策却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楼。个中原因,就在于各方意见很多,争议大概也不小。据悉,上述两份文件公布后,一个月时间里共收到了5008件、6832条意见和建议。可见社会公众对相关政策有多么关注,协调各方意见又有多难。

  确如杨部长所说,对网约车,不外乎鼓励创新与规范发展。过去,社会舆论讲得较多的是鼓励创新。许多人认为,网约车在改变出租车运营模式的同时,为广大公众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政府不该过多限制。这当然有道理。网约车无论以专车还是顺风车、拼车等模式出现,都是互联网+交通的表现形式,这一潮流不可逆转。政府在规制网约车的时候,应迎合新潮流、新趋势,而不能把进步事物拉回旧体制、旧模式中去。

  不过,制定网约车管理办法,并不意味着是在扼杀其生存与发展。在鼓励创新前提下加以规范,也是为了使其良性运作,更好地保护乘客权益。一开始,各大约租车平台推出大量促销优惠,乘客甚至可以免费乘车,这种找回“顾客就是上帝”的感觉,让许多人忽视了网约车的隐忧。事实上,哪怕网约车模式有多么创新,车子还是在地上跑,而不可能飞到天上去。而只要车子还在地上跑,就要面对如何提高驾驶员素质、保障乘客安全等现实问题。

  近日,北京一市民乘坐优步专车遭遇车祸受伤,因怀疑司机疲劳驾驶而提出索赔10万元精神损失费,引起了舆论关注。这起事故引发了不少值得思考的问题。例如,网约车发生交通事故,是司机有责任,还是平台有责任,抑或双方都有责任?又如,平台如何确保司机不疲劳驾驶,又如何确保司机在接送乘客过程中服务规范?如笔者有天晚上搭乘某平台顺风车,上车后司机便一语不发地开快车,而且不理人、不听劝导。还有人反映,有的网约车司机和女乘客搭讪时,出言轻佻。这些问题,恐怕都需要有相关规范加以明确。

  相关部门出台网约车管理规范,应尊重行业发展规律,本着更好地满足公众出行需求的宗旨,同时采取必要措施减少传统出租车行业的震荡。但规范不能是扼杀,鼓励却也不等于放纵,行有行规,才能有所遵循。网约车改变了出租车行业的游戏规则,不是说从此就不要规则了,而是意味着到了建立新规则的时候。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