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刘大山:以平常心看待“官员下海潮”
//www.workercn.cn2015-07-09来源: 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7月6日,连云港东海一乡党委书记离职下海,拿70万年薪,一时引起网友关注。有媒体梳理,近年来,江苏辞职官员不在少数,有的还是当地一把手。

  从去年开始,就有预测称中国将出现“第四次官员下海潮”。从历史发展与社会变迁的大环境看,这是个很自然的变化,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出现过3次较大的官员下海浪潮,分别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初与2000年后,3次浪潮均与改革进程息息相关。深化改革的方向与本质,是以市场为导向配置资源,政府限制自身权力,向市场、向社会分权放权。当改革红利逐渐释放,市场的活力与创富机会日益凸显,一部分官员想跳出体制,去更广阔的的天地施展才华、实现人生价值,这样的尝试有益于自身发展,也有利于社会进步,应当给予肯定甚至适当鼓励。

  过去十几年间,公务员一直被认为是捧着“金饭碗”的职业。究其原因,一是身在体制内,享有各种显性或隐性福利及灰色收入等,二是垄断之下存在权力寻租与变现的可能。十八大与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明确了以简政放权为重点深化政府改革,重构权力结构。一系列严厉举措的推出,让官员们的日子不再那么舒坦,贪腐的成本与风险激增;人事、养老保险等制度与社会并轨,则让公务员的职业吸引力和优越感骤降。但在触动一些既得利益的同时,阻隔在体制内外的壁垒也随之打破,公务员进出的通道越来越宽,这一职业也渐渐回归到正常职业序列中。对于那些肯干事、能干事的人而言,这种回归是松绑,也是契机。

  经过多年的实践磨练,官员们大都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他们流动到企业,无疑能为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激发创新活力。至于或许有人担心的体制内人才流失问题,其实大可不必多虑。壁垒被打破之后,体制内的活力也会被激发出来,倒逼政府深入推进机制改革,最终在政府与企业间构建人才自由流动机制,形成双向的良性循环,让官员们能上能下,能退能进。

  不过,在叫好的同时,我们也应存有一丝警惕。极个别官员下海不是为了一展抱负,而是存在利益关联的“定向下海”,或为洗白自己兑现期权腐败,或利用影响力搞不正当竞争。针对这些别有用心的官员,必须建立相应的官员退出机制,如完善离任审计程序,做好信息披露,让官员干干净净地走;并对下海官员的从业范围、时限作出限制,堵住利益输送的漏洞。如此方可消除公众疑虑,避免清白官员承担莫须有的骂名。

  总之,请以平常心看待官员下海,任何人都有选择职业的自由,这种选择本就是市场改革的方向。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