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乔志峰:深圳内涝,怪“前苏联”?
//www.workercn.cn2014-05-13来源: 大河网
分享到:更多

  深圳大部分排水管道仅能抵御一年一遇降雨。08年以来最大暴雨袭击深圳,该市20处片区内涝,2千辆汽车被淹。中国最年轻的现代城市,为何在暴雨面前不堪一击?据悉,深圳大部分排水管是按一年一遇标准建设,相当于只能抵御每小时50毫米降雨量,自然无法应对昨天177毫米的降雨量。深圳市水务局排水管理处调研员陈筱云说,深圳虽然是中国最年轻的现代城市,但上世纪80年代,深圳建市初期也是采用了前苏联的城市建设理念,排水管道的建设没有充分考虑未来城市发展。(5月11日新华网)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深圳大部分排水管道,原来是按“一年一遇”的标准建设。在动辄就会遇到“XX年以来最大”甚至“N年一遇”自然灾害的今天,“一年一遇”的标准恐怕只能糊弄一下老百姓,很难糊弄老天爷。

  逢雨必涝成了中国一些城市的“中国特色”,城市规划设计先天不足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深圳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承认“排水管道的建设没有充分考虑未来城市发展”,但将责任归咎于“采用了前苏联的城市建设理念”,却显得有点无厘头。前苏联的城建理念,难道真的就是鼠目寸光、只顾眼前?恐怕未必。你拿前苏联当挡箭牌,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知道吗?

  即使前苏联真的有这么个“城建理念”,不加甄别就照搬“苏联模式”也不见得就科学,毕竟前苏联地区的气候跟中国南方城市的情况大不相同。该“与国际接轨”的地方,往往以“不符合中国国情”来搪塞;不该照搬的东西,却常常不让纳税人知道悄无声息就付诸实施了。这种“拍脑袋决策”一开始就埋下了隐患,不出问题才怪。

  即使要照搬,也有更好的模式和榜样。据媒体报道,在青岛城里,有一条100多年前德国人留下的地下排水系统,至今仍在发挥作用,它也被称为“最牛下水道”。为什么不学学德国人的严谨务实呢?其实,类似的“良心工程”中国人也能做到:位于江西赣州、修建于北宋时期的地下水利工程——福寿沟,虽经历了900多年的风雨,至今仍完好畅通,并继续作为赣州居民日常排放污水的主要通道。不学德国,也不学老祖宗,偏偏声称学的是疑似子虚乌有的“苏联模式”,真是奇哉怪也。

  即使真是“苏联模式”造成了很多历史遗留问题,深圳建市30多年了,为何一直未能采取措施予以补救?暴雨袭城对于深圳而言已经不是第一回,仅在2013年深圳就发生10次地陷,造成6人死亡、多人受伤。难道教训还不够深刻吗?30年前可以将责任推给“苏联模式”,30年后再拿这个说事儿,还有意思吗?

  有人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某些地方的城市建设存在一种倾向:凡是眼睛看得到的东西,比如高楼大厦,比如大马路,比如大广场,都会不遗余力投入,搞得豪华气派、花团锦簇;凡是眼睛看不到的东西,往往会被有意无意地忽略,比如下水道,比如政府的日常管理和服务。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城市的管理水平也是“软实力”,这两方面的现状折射出的其实是一个执政理念的问题——是要面子、要政绩,热衷于做表面文章;还是要里子、要民生,为老百姓谋利益?

  该反思了,该引起重视了。据悉,今年4月,广东省发布《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意见》,要求到2020年,建立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和管理体系,广州、深圳市中心城区能有效应对不低于50年一遇的暴雨。规划看起来很美,但愿能落到实处。为老百姓打造一座有安全感的城市,才是真正的政绩。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