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姚 倩:“公考降温”彰显就业观趋向理性
//www.workercn.cn2014-03-26来源: 长沙晚报
分享到:更多

    2014年辽宁省各级机关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考试录用公务员报名缴费工作近日结束。统计显示,计划招录6971人,报名缴费164553人,平均报录比为14:1,有237个职位因无人报考或报考人数未达到规定比例予以取消。无独有偶,2014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创四年新低,直降9万人。此外,北京、天津、河北、安徽等地的公务员报考人数也有所下降。(3月25日  新华社)

    近年来,公务员考试热一浪高过一浪,报考人数屡创新高。而对于报考公务员的原因,一份由《新京报》2013年作出的抽样调查显示,有82.5%的人认为“福利待遇好”,69.8%的人认为“工作轻松稳定”,其次是“有社会地位”,将公务员当做“职业理想”的只有33.9%. 可见,除了报效祖国、实现理想之外,公务员职位福利待遇好、工作轻松稳定等偏重物质性的因素,也是吸引人们报考公务员的一个重要现实考量。

    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菲尔普斯说过:“很多受教育程度良好的年轻人,都挤着想去做公务员,这是一种严重的浪费。”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之际,各行各业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众多优秀的年轻人放弃种种创业的梦想,纷纷去挤公考这座独木桥,这不仅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折射出年轻人“重稳定轻拼搏”的心态和价值取向的偏差。

    如今,各地公务员报考人数有所回落,无疑是一个可喜的信号。在笔者看来,公考降温,与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有直接联系:当行政体制改革使得公务员身上附着的特权光环被逐渐剥离,当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力度加大让公务员的灰色收入和隐性福利越来越少,当淘汰机制逐步建立使公务员职位不再是“铁饭碗”,当创业门槛降低让年轻人更愿意开拓打拼,公务员热降温就成了必然。而这个必然,就意味着更多的人将告别“旱涝保收”的稳定职位,投身于“市场浪潮”中;意味着人才将更合理地分布在各个行业,有利于实现“人尽其才”;意味着市场机制将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体的创新力,从而激发整个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

    公考降温,乍一看让人惊讶,但仔细一想,其实一点都不让人意外。公务员本来只是众多职业中的一种,在很多发达国家,公务员因待遇不高、限制甚多并不受人追捧。而在中国,近几年公考因人数众多而被称为“国考”,这本身就不是一个正常现象。如今报考人数有所下降,反映出社会看待公务员考试越来越客观、理性,看待公务员的观念越来越成熟。国家对公务员的管理趋严让“公务员不好当”的观念逐渐形成,公务员工资不高让“公务员辞职”的消息也不再是新闻。褪去“灰色”的隐形外衣,公务员跟其他行业一样,不再有光环,人们开始走出“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逐渐认识到公务员也只是一份普通的职业。公务员热的降温,正是社会观念和公务员定位趋向理性的体现。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法治中国建设的推进和行政管理的愈加透明,公务员的吸引力将越来越小,公考降温是必然的,也是迟早的事。而要让公考更趋于理性,还须从改革公务员制度、消除体制内外的差异入手,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将“铁饭碗”变成“瓷饭碗”,才能破除公务员“职业崇拜”,实现社会公平,激发社会活力。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