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重点推荐-正文
【陋室观复】习惯的环境与错觉
欧阳
//www.workercn.cn2017-10-16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我基本上把自己归类到偏向安静的群类,平日里不论是庙堂还是街肆,眼光中闪现的人头一多时常就有头大的妄想,因之,一想到现而今的节日,到处都是扎堆的人,基本上杜绝了出行的念想。

  不过,放假总是好事,虽然过了睡懒觉的年纪,但自己闷家里闲呆着或是翻翻书也是不错的。于是,8天的国庆假日开始后就装模作样地拿起了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想着仔细再慢读一回,可法国人繁琐至极的唠叨习惯总有让人感觉烦躁的时候,到“盖尔芒特那边”后,觉得必须歇一歇了,要不会影响情绪,于是决定出趟远门,到三里地外人总是多得混乱的SOHO去让脑子漂移一下。

  一路走着,东张西望的结果是车、人都少,到了繁华的“商业地段”,意外发现马路两边送外卖的人员不少,似多过逛街的闲杂人员,看起来他们像是无所事事的样子,各种色彩加身的不同“帮派”居然聚到了一起,甚至坐在某个咖啡馆玻璃墙外的桌子上聊起天来,有点打牌的前奏,尽管是饭口上,该忙碌的人却完全很闲在的样子。影院门口人影稀疏零落,走到地下室的超市换景,货品依旧很丰富,如果不是螃蟹品种增多,基本上和平常没有两样。当然,变化还是有的,从前占据不小份额的服装业务已经失去了踪迹,再有就是结账的队伍里百分之八九十的人都比我年长,自己似乎正置身于老年社会——这让人有点走神,年轻人让外卖队伍歇在一边,也不买生鲜食品了吗?该不是借着假期减肥吧?

  从地下来到地面上,看着宽阔的马路,转悠多时仍然觉得情绪改善不多,平日里烦车多人杂,这人少清静了怎么还是没高兴起来呐?估计是独闷时间长了一点,人嘛,看来还得找人胡扯几句才能恢复常态。

  可找谁好呢?这回假期那么长,微信上晒图的就不说了,那不吭声的想来多半也不会在家中发愣。正琢磨这事,就瞥见一个类似保姆的身形,这一下有了目标。

  我想到了D官人。节前他就几次邀约吃饭,考虑到一桌子不认识的人,而且还搞不清楚是谁买单,就没好意思赴宴。好在他也是自称喜欢清静的绅士,开会、逛街见到人众乌泱乌泱的也是头疼,关键是前不久他给我传达了一件事,很能证明他应该不会在节日掺和旅游的事儿。

  故事里说,他家今年新请的保姆,五一和同乡长城亲自游回来后开心得忍不住让他们看留影——在鹅卵石一般堆砌的人头中,保姆指给他们看自己在何处:果然是很高兴,还挥着手。“要不是她指点还真找不着人。”他说。对此他很不理解,人挤成那样有什么好玩的啊?没想到保姆同志很惊讶地回他说:咦,人多才好玩儿嘛,人少的地方不就是因为不好玩儿,所以才没有人去的,对吧?然后,如用识破他阴谋诡计似的语气说:“你们城里人净瞎说。”这让官人有些不爽,但又无话可说,郁闷之下把垃圾倒给了我:“你说这都什么理啊?!”

  这什么理还真不好说,咱也没资格去下结论,不过据此可知,官人兄弟应该不会在如此这般的“扎堆”佳期出去凑热闹是一定的。

  经过这番理性分析,我坦然拨通了官人的电话:教授、博士、领导,在哪儿啊?你没把请俺吃饭的事儿忘了吧?

  “我是那言而无信的人吗?不过你得等两天,我现在不在北京。”

  难不成是过节加班出差了?

  “也不是了,不好意思啊。”原来这哥们儿本来是决心不动窝儿的,结果晃了几天,住家附近哪哪儿都冷清清的,有点不适应,心里面老觉得缺点儿什么,问谁谁都扎景区的人堆里,空落落的心跟着也骚动起来,这不,一跺脚也扎人堆里了。说是还有过携带我的想法,考虑到吃饭都懒的人,凑热闹必然不愿意云云。

  这么说来,我应该也是感觉到城市不热闹了,莫名地就自己失落起来?没准还真是这么个理。

  事实上,像我这类凡俗之人内心里那点虚饰的清高确实经不起事儿,平日里习惯的嘈杂烦乱环境没了,反而会产生一丝不安全的躁动情绪。怎么说呢,人对习惯了的环境难免有一些错误的判断,这种情形不是基于理性,而是由于感性的情绪或心理直觉。回到自身来看,大多数时候自以为的自己未必就是真实的你,反过来,另一面的你也仅仅是局部影像而已,那些习惯了的环境印象和自我标识的心理往往就是一种错觉。

  个体的人必然是一个繁复杂糅的集合体,善良与野性交错,愚蠢和睿智兼具。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