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重点推荐-正文
圈点新闻
吴 迪
//www.workercn.cn2017-02-07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私卖管制药

  据湖南电视台报道,一段时间以来,在湖南株洲有人通过医院熟人把精神管制药物“盐酸曲马多”开出来私自兜售。该药物吸食滥用会成瘾,随意贩卖可能构成贩卖毒品罪。目前,警方已立案调查。

  将精神管制药当做毒品替代品,是一些“瘾君子”的惯常做法。有需求,自然就有人铤而走险私自贩卖。问题是,这种严格管制、需持有专业处方权的医生才能开出的药物,是如何外流并形成黑链条的?贩卖管制药危害社会,该抓,但充当帮凶的“内鬼”是关键环节,更该抓。各地不妨举一反三,严查医院各类精神管控药物的流通中,是否也有“内鬼”。

  红包伤感情

  据《扬子晚报》报道,春节期间,江苏靖江的王某为方便联系同事,建了个微信群。次日群内兴起抢红包活动,由于王某未实名认证和绑定银行卡,只能抢不能发,被同事刘某多次谩骂。王某在绑定银行卡发红包后仍被其辱骂,于是报警。最终民警协调双方和解。

  大过年的,发红包、抢红包本是为了图个乐呵,可承载着欢乐喜庆使命的红包有时却成了伤感情的元凶。比如有人受不了亲戚成“红包乞丐”而退出家族群,有人被嫌弃发钱少而心情郁闷等。啥事都有个规矩,尤其涉及钱的事,既然参与,总得想想这里面有没有潜在的规则?玩个“斗地主”还轮流“坐庄”呢,何况是发红包。

  骗子“不打烊”

  据《海西晨报》报道,据福建厦门市反诈骗中心统计,春节期间,厦门发生30起网络诈骗警情,涉案金额17.1万元。因网上购买游戏装备、游戏点卡、手机等,学生成为最易受骗人群。按摩色诱和征婚交友等诈骗行为也较为多发。

  平日里对网络诈骗万千提防,到了春节还是栽了跟头。这固然有骗子过节“不打烊”的原因,但受骗者贪便宜的心理才最可怕。比如受学生群体青睐的游戏装备和点卡,从正规途径购买往往较昂贵,可骗子用“打折”就能“一招制敌”。过年得了压岁钱,手头一宽裕,花钱时难免就失了理性。节后,“高薪诚聘”“低价狂甩”类的信息将会更多,都擦亮眼睛、捂紧口袋吧。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