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重点推荐-正文
文化点评
//www.workercn.cn2014-02-17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凌晨播出纪录片观众不满

    创新运营机制才更重要

    据北京日报 为了规避纪录片“必播令”,很多卫视频道将纪录片安排在每天零时至7时的“垃圾时段”播出,引发纪录片观众们的不满。各大卫视播出的国产纪录片质量也是良莠不齐,一些卫视频道甚至拿明星生活、娱乐现场拍来的所谓“专题片”滥竽充数,以此来填补纪录片时段。

    背景: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要求,今年全国34个上星综合频道,按周计算平均每天6时至次日1时之间,至少播出30分钟国产纪录片。与此同时还将大力增加相应的扶持资金。

    而在去年底的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上,促成纪录片交易合约价值总额为1.5亿元人民币,创造历年最高纪录。

    声音:纪录片导演范立欣:纪录片进入卫视黄金档,目前确实有点儿难。多年来,纪录片的创作与播出、发行严重脱节,创作者思路老套,创作队伍断档严重,国产纪录片总体质量依然有待提高。另外,纪录片制作周期长、成本高,各卫视频道的高清片源存量有限,一时之间确实难以填补播出时段。

    点评:智利著名纪录片导演帕特西奥·古兹曼曾说过一句话,“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在当下时代,纪录片不仅具有对本国文化记录传承的作用,也是文化软实力和对外传播力的一种体现。

    不过,各地方卫视的上星综合频道,大部分是企业化运转,自负盈亏。如果非要播放收视群体相对小众的纪录片,自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在许多发达国家,纪录片的生存模式并非主要靠行政指令和财政扶持,而是通过商业化运作,形成一条良性循环的纪录片产业链。不仅有专门从事纪录片生产的传播公司,完整的制片人和导演机制,而且纪录片大多是出现在专门的纪录片频道而非新闻或娱乐频道,纪录片频道则以收费模式获取盈利。

    目前中国的纪录片运营机制,还大多停留在导演一人拉个团队去拍片,四处打游击战拉赞助的“作坊式”操作机制,最终拍摄质量并不尽如人意,一些纪录片过于专业化以至于观众难以看懂,纪录片频道也多为免费而非收费。如果没有良好的市场机制支持,给再多的时间,再多的经费,原本就小众化的国产纪录片,也难以走出困境。

    马题材收藏品“见光死”

    弱市行情出手最好谨慎

    据姑苏晚报 马年刚到,“马”题材收藏品却上演了一出清一色的“见光死”行情,邮票、流通纪念币以及金银币的价格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落。以马年流通纪念币为例,节前其的期货价被市场炒到了将近30元,发行当天二级市场价格跌到16元,到发稿时已经跌到了12元。生肖邮票类到发稿时则比最高价跌去了三分之一。金银币也有较大幅度的价格回落。

    背景:由于“马”在十二生肖里属于较为英俊的动物形象,以马为题材的各种艺术品也较为常见,所以市场上的马年收藏品格外多。除一般投资者购入的邮票,纪念币和金银币外,还有马题材的书法、画作、雕塑,不论是古玩还是当代工艺品,都在马年伊始成为投资者追捧的对象,收藏品市场上真假难辨。

    声音:收藏家吴肖平:题材好当然是决定收藏品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发行量和市场景气度也对收藏品表现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前弱市藏家最好谨慎入手。

    点评:当下许多人不是为了收藏爱好而是为了投资而购买收藏品,并且对较为专业的藏品不甚了解,最终导致跟风入市,高位入手。近两年的收藏热,与当下居民投资渠道过少不无关系,原本在股市、楼市、车市的资金因为市场低迷或者限购而涌入收藏品市场。

    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居民投资渠道将逐渐增多,已经火热数年的收藏品和艺术品市场,也将逐步回归理性。而当前不断下跌的金银价格,将更让收藏品市场雪上加霜。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