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慈善捐赠:科技为何应是受益方
徐 玢
//www.workercn.cn2016-12-02来源: 科技日报
分享到:更多
        感恩节刚刚过去。团聚、火鸡、抢购大概是国人眼中这个重要西方节日的关键词。那感觉,有点像中国新年和双“十一”的综合体。实际上,美国感恩节的传统习俗不仅是大餐和抢购。感恩节前夕,很多社区组织以及企业、个人都会向经济不太宽裕的人们赠送食品,帮助他们度过一个温暖团圆的节日。这个起源于十八世纪的习俗延续至今,见证着美国人民的好善乐施。

  在感恩节捐赠食品是出于善心和信仰。但搞慈善仅靠觉悟是远远不够的。美国从制度层面保护和鼓励各种捐赠行为。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便是将慈善捐赠与税收减免挂钩,提高人们参与慈善捐赠的热情。从美国大街小巷的GoodWill商店,到林林总总的慈善基金会都是这种参与热情的具体体现。而美国科技事业便是其中的重要受益者之一。

  富人捐助科学研究的传统在西方早已有之。早在十七世纪,伽利略将其发现的木星卫星命名为美第奇卫星,以纪念资助其研究的美第奇家族。在美国,富人资助科学研究的热情也毫不逊色。在天文、化学和生物学领域,他们都施以援手,帮助美国在这些学科领域最初的发展起步。而在普及巴氏灭菌奶、发现胰岛素、发现DNA、消灭小儿麻痹症、发射火箭等美国科技发展的重要节点,都可以看到慈善捐赠的身影。

  有研究表明,2005至2010年间,用于美国科学发展的慈善捐助以每年5% 的速度持续增长,是美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菲奥娜·默里曾表示,如今慈善捐助对美国科学保持全球竞争力发挥着独特、显著的重要作用。

  除了数量巨大外,花销较为自由也是慈善捐赠科技经费的特点之一。比如位于夏威夷的凯克望远镜。它们虽然修建于二十年前,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光学望远镜之一。企业家、凯克基金会主席霍华德·凯克为其建设捐资七千万美元。如果没有这笔慈善捐助,在二十年前要拿下如此巨额的基础科学建设经费,想必是少不了花费一番口舌,向纳税人解释不能当饭吃的天文学为何要花这么多钱。还有避孕药等在西方较为敏感的研究,也曾在慈善捐赠的资助下取得进展。慈善捐赠的去向更多地取决捐赠者本人,使得它能填补政府经费和企业投资资助之间的空隙,使各类科学研究都有获得经费的可能。

  健康长寿是人类的共同希望。当中国富人纷纷涌向活佛仙道寻求仙丹灵药时,西方富豪似乎技高一筹。统计显示,生命健康、卫生医药领域是接受慈善捐助最多的科研领域之一。比如比尔与梅琏达·盖茨基金会资产总额接近350亿美元,是目前世界上目前最大的慈善基金会,其主要使命是进行改善人类生存和健康状况的公益研究。又比如加州圣地亚哥是美国第二大生命科学研究基地,这里聚集着诸多独立研究机构,进行着足以改变人类未来的生命科学研究。政府经费、企业资金以及慈善捐助是它们科研花销的三大重要来源,甚至有些研究机构主要依靠慈善捐助做出了影响产业走向的重大成果。考虑到这些研究及其成果的受益广泛度,不得不承认,西方富豪比我们的更高明一些,也更博爱一些。

  当然,有人说美国富人的爱心也不都是无偿的。有些富人名为捐赠,实为投资,在捐赠时附加有苛刻的条款,要获得所捐赠研究成果的收益权。且不说这些富人比例占多少,至少把钱投资到对人类有益的研究中,总比到活佛仙道那儿买仙丹更有意义吧!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