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谁要为国人海外抢购“雪耻”
敬一山
//www.workercn.cn2016-02-18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好的市场秩序下,消费者和企业相互满足,走向共赢;坏的市场秩序下,消费者和企业彼此提防,走向双输。

  据新华社报道,猴年春节,600万出境过年的中国游客“刷出”境外消费900亿元人民币的新纪录。而且国人抢购还出现新动向,比如儿童感冒药、卫生巾、丝袜、安全套、指甲钳、保温杯、电动牙刷、钢笔等一大批低价日用品纷纷登上“热卖品榜单”。

  国人海外抢购的原因,媒体总结不外乎看重质量、价格、诚信。同样的商品,国外的比较起来更加物美价廉,消费者当然以脚投票。对此,国内有企业负责人感慨:“中国消费者到日本买感冒药是中国制药企业的耻辱。”

  企业有这觉悟当然是好事,但要知耻而后勇,要想“雪耻”,光是感慨一下不行,得从国人海外抢购潮中反省,进而找到努力方向。以儿童感冒药来说,日本药和国产药相比,其实成分原料差别不大,只是口感更好,而且包装精致、设计可爱,也就是说对目标消费者的研究更深入。

  按理说,在一个自由开放的市场环境下,消费者的需求会自然引导企业的发展。儿童感冒药是一个大市场,国内也不乏愿意多花钱的高端消费者,为什么国内药企还是处于“耻辱”阶段?要说企业家都没眼光、没能力,恐怕不太客观。一定有一些客观因素,影响国内企业追求“进步”。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国内儿童药研发缺乏动力性政策,投入高、利润偏低;再加上后续市场发展不健康,药品能否进医院常常不取决于药品本身的质量,而是医药企业、销售者和医院或医生的关系。潜规则盛行之下,劣币驱逐良币,药企也就普遍没有动力花财力、精力来专注质量,提升消费者体验。

  这种现象不独出现于药品领域,上述海外抢购的报道中还提到,消费者去海外大量买面膜,不是因为国内没有好的面膜,而是在国内购买知名品牌,假货还是太多。换言之,这不是单纯的企业能力问题,而是市场秩序问题。好的市场秩序下,消费者和企业相互满足,走向共赢;坏的市场秩序下,消费者和企业彼此提防,走向双输。

  看着国人海外抢购,相信企业家比我们这些旁观者更敏感,更能从这些抢购动向中发现商机,但能不能“雪耻”,提升国货的品质和吸引力,光是企业自身的努力未必足够。中国的各级政府同样要多关注抢购潮,退而反躬自省,不该管的尽快放手,让市场的力量推动企业“雪耻”;该管的则不能缺席,比如加大对假货的打击,保障规范的市场秩序。

  从经济学的视角看,各国的比较优势不一样,无论中国发展到什么地步,国外总有一些商品会比中国的物美价廉,所以部分种类商品的海外抢购现象不会彻底消失,这也实属正常。所以,政府或企业从中吸取的教训,不是追着某些具体的商品比拼,而是要发现普遍的规律,比如研究消费者、捍卫良好的市场秩序等。敦促不断超越发展自我,才是最可贵的“雪耻”。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