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沈阳晚报:“床护比”为何时隔36年仍难达标?
//www.workercn.cn2014-05-13来源: 沈阳晚报
分享到:更多

    “护士去哪了?”这是病房里经常被问及的一句话。这句话背后隐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国家36年前制定的1:0.4的“床护比”至今难以达标。

    记者调查发现,护理需求的快速增长和护理投入的长期不足,共同造成了护理人员紧缺的现状,而重“医”轻“护”、伤医伤护事件频发、护校生源减少,则加剧了这一趋势。

    1978年,原卫生部《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规定,医疗卫生机构病床与护士的配备比例不得低于1:0.4.2008年5月12日,国务院出台《护士条例》,再次以法律形式将这一标准确立下来。可36年过去了,三级医院普通病房床位与护士1:0.4的床护比,仍是一个难以落实的“参考标准”。

    “当护士疲于应付不断增加的患者时,就没时间和精力做进一步沟通交流,患者就会认为护士服务态度不好。”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主任王霞告诉记者,人手紧缺导致护士必须长时间超负荷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的服务质量,进而加剧医患关系紧张。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儿童医院小儿心脏病治疗中心护士长胡梅英告诉记者,与以往多在行业内部“跳槽”不同,如今各医院均不同程度地出现护士离开护理行业的苗头和趋势。

    中华护理学会常务理事毛美琪告诉记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疾病多发,人们对健康的要求已今非昔比。与此同时,医保筹资标准逐年提高,让群众就医需求被大量释放,三级医院“一床难求”愈演愈烈。小病大治、过度医疗等情况,也加剧了医疗资源的紧缺。有限的护理资源,难以满足当前人们快速增长的医疗需求。

    据统计,2002年全国医疗机构门诊量为21.45亿人次,2013年这一数字激增为73亿人次。与此相对应的是2012年我国每千人口注册护士为1.85人,仍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每千人口2名护士的标准。

    “如今医院科室实行经济核算,医生能直接创造经济效益,护士却只能增加医院投入成本,从成本控制上医院并不愿意增加更多的护士。”江西省某三甲医院护理部门负责人认为,护理人员紧缺还与医院长期以来的重“医”轻“护”有关。一项调研数据显示,我国护理收费仅为护理成本的10%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迫使医院压缩护士数量和待遇。

    执业环境的恶化以及高考生源的减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护理队伍后继乏人。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负责招生和就业的副院长程瑞峰告诉记者,伤医、伤护事件频发,已经影响了学生和家长报考护理专业的积极性。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曾经被江西省考试院誉为高职中的“清华北大”,录取分数线高居同类学校前列。但近年来因为生源锐减,考生基本达到分数线就可被录取。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士和患者相处的时间最长,在缓解医患矛盾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可估量。”毛美琪认为,要稳住这支队伍首先必须要加大投入,在达到1:0.4的“床护比”配备标准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更高水平的护理服务。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护理部主任熊晓云认为,既要保证基本床护比配达标,同时还需改变当前重“医”轻“护”状况,给予护士更多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提高护士的职业认同感。

    胡梅英则认为,分级诊疗难以落实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部分医院护士人手紧张的现状。通过制定不同报销比例、量化指标或限制转诊,并非解决大医院人满为患的最有效办法。政府应致力于加强基层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和影响力,让群众自愿选择到基层医院就诊,使医疗资源得到均衡配置和有效利用。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