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经济日报:抓紧研究完善水治理体制
//www.workercn.cn2014-05-09来源: 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武汉水污染事件的“元凶”出人意料,目前已被初步认定为上游开闸排放积水所致。现在回头看,如果当地环保和水利部门能提前做好协调沟通、科学调度,这次水污染也许可以避免。该事件也再次提醒我们,水治理要突破困境,还须抓紧解决体制问题。

  许多地区的实际情况一再表明,水资源“短缺”、“污染”等突出问题,很大程度上与体制不健全有关。虽然近年我国治水理念发生了较大转变,治水实践也进行了大胆探索,但治理体制的长期滞后却拖了治水的“后腿”。

  说起目前管水、涉水的部门,除了水利和环保外,国土资源、卫生、建设、农业、渔业等也有发言权。其中,有的部门负责管水量,有的部门负责管水质,职能有交叉之处,权责界限也较为模糊,在水量调配和污染物总量控制、跨界污染管理监督等方面时有冲突。“九龙治水”、“多头治污”,看似集中了众多部门的力量,实际上却往往是政出多门、效率低下,反而弱化了水资源的宏观管理功能。而且由于部门管理的条块分割,难以形成取水、供水、排水、治污、污水回用的连续管理,也容易导致出现一方面水资源严重短缺、而另一方面用水却严重浪费的现象。

  此外,我国屡屡发生的跨区域水污染事件,以及地方保护主义充当治污“拦路虎”等问题,也反映出水治理体制上存在漏洞。以长江为例,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涉及十来个省市以及众多部门利益。多头管理格局,导致“有权利就争、有责任就推”。如果下游治理、上游污染,等于没治理。部分地方政府只顾眼前的经济利益,甚至与排污企业之间存在利益勾连,对偷排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地方环保部门在数据监测、污染控制上又易被地方政府左右,不少水污染违法事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样的地方保护主义给治污造成极大阻力。

  国际经验表明,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是许多国家都需要面对的共性问题。20世纪下半叶,法、英等国根据国情对水资源管理机构和制度进行了变革,才使河流的生态状况有了显著的改善。就我国而言,完善水治理体制也是解决目前水危机的必由之路。

  水治理体制作为生态文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和完善的任务艰巨而复杂。如何避免相关部门职能交叉和重叠?如何避免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中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互不协调?如何有效打破地方保护主义?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及早研究、形成共识,为水治理、水安全扫除障碍、保驾护航。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