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漫画评论-正文
补贴“僵尸企业”
斯传
//www.workercn.cn2016-03-03来源: 济南日报
分享到:更多

黎青 作

        在2月29日国新办发布会上,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表示,化解过剩产能会造成一部分职工下岗。大约煤炭系统是130万人,钢铁系统是50万人,即大约共涉及180万职工的分流安置。今年中央将拿出1000亿元,主要用于职工安置。(3月1日《羊城晚报》)

  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化解过剩产能,僵尸企业的倒闭不可避免,而有企业倒闭就必然有人下岗。为此,新一轮下岗潮的话题去年开始就被热炒。网络上骂声四起,认为不应该由普通工人来承担改革代价。事实上,这些僵尸企业之所以能够长期屹立不倒,也正因为地方政府有着同样的担忧。

  僵尸企业僵而不死,一方面,对参与市场竞争的其他企业明显构成不公,干扰了市场对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另一方面,为了保护就业维护职工利益,纳税人出钱保这些僵尸企业不倒,显然不如直接用来帮助那些再就业有困难的老职工。无论是保护市场竞争的公平,还是维护老职工的利益,抑或尊重市场机制对资源的有效配置,补贴失业职工都要远胜补贴僵尸企业。

  如果真正“让市场机制发挥决定性作用”,这些僵尸企业其实早就倒闭了,根本无需政府部门出手。所谓清理僵尸企业,其实只是撤出权力干预的手,退回到尊重市场的位置上来而已。事实上,市场经济本不该存在什么“铁饭碗”,任何人都可能失业,在僵尸国企上班的自然也不该例外。员工失业,有失业保险兜底,有破产法规明确,安置他们本不是纳税人的义务。

  这个意义上,“政府出资1000亿安置钢铁煤炭业180万职工”,其实不可能是责任兜底的常态,而只能算是人道主义的特事特办。如果任何一个企业倒闭了,员工失业后都去找政府要安置费,那必然是纳税人所无法承受之重。之所以对钢铁煤炭业失业职工补贴,看上去还有几分合理,实在是因为过去政府部门对这些僵尸企业大包大揽惯了,一下子撒手不管貌似有点过于决绝。

  这也提醒我们,补贴僵尸企业的傻事,地方政府部门绝不该再干,企业的倒闭并不代表资源的浪费,代替市场机制做出刻意人为安排,只会增加纳税人的包袱,扼杀市场竞争的活力。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