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石广田:难以归隐的村庄
//www.workercn.cn2014-05-14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更多

    单位一位办理退休手续的老同志,在临别时笑着对我说:“准备回老家种地去了。”送走他,陶渊明《归园田居》里的诗句突然跃入脑海——“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可是,这位老同志真能回到从小长大的村里归隐吗?

    记得小时候,村子里的人很少有在外工作的。偶有个别出类拔萃者走出了村子,老了之后也会回到村里养老。印象最深的,是当过医院院长的“五爷”。

    五爷归隐村庄,给村里的人们带来了福音。大家生病之后都会去找他求医问药,往往都会药到病除。正因如此,五爷非常受人尊敬。靠着德高望重,他解决邻里纠纷更是不在话下——他有文化、懂礼节,处事公道正派,大家都愿意听他讲道理。

    1983年“分田到户”以后,那些在外工作的村里人,开始不再按村民对待,他们无法再像村民那样“人均一份”分到耕地。这样的“区别对待”,让那些回到村子里的在外工作的人有些失落:“咋了,出去几年就‘开除村籍’了?”

    面对这样的境况,村民们还是通情达理的,在后来的耕地调整中,有的能分到半份耕地,有的则完全享受“村民待遇”参与耕地分配。他们在村子里居住,倒还显不出生分。

    1998年的“土地延包”,则将那些走出去的村里人彻底排除出了“村民”序列,基本上不能分到耕地。因为“延包”政策规定,耕地承包要“保持三十年不变”,村民们斤斤计较起来,甚至跑到公安局查户口落实“身份”,闹得风风雨雨,人际关系也不像以前那么融洽了。

    后来,村民选举制度的施行,把在外工作的回乡人推上了风口浪尖。由于他们懂得法律,在乡里、县里甚至市里有一定的人际关系,一部分热心人想把他们选成村委会主任,让他们利用关系为村里办些修路、打井的实事。这自然触动了另一部分想当村里“带头人”的村民的利益。竞选过程中,拥护的、反对的四处理论,弄得那些回乡人成了村子里不稳定的根源之一,境况非常尴尬。于是很多人为求得清静,或退出各种选举,或不得不再次走出村子。

    村庄还是那些村庄,却已不适合归隐。谁如果想像陶渊明一样回乡种地,恐怕是件很艰难的事情:很多农民把土地流转给了种地能手后,迁徙到了城市居住,他可能无法弄到一块儿薄地。喧嚣的功利氛围中,要达到“心远地自偏”的陶式境界,才是回乡生活的最大的坎儿。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