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朱健国:新老“四防”考
//www.workercn.cn2014-05-14来源: 长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东莞常务副市长梁国英落马,5月9日一公布,即有网友感叹:纵然精通“新四防”(“防民防盗防记者防情人”),官员仍然难保安全。“新四防”失败的症结何在?

    同日网上有两文似乎在诠释——《李春城履职成都,“老乡帮”为何崛起》与《李春城左右手》透露:原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城也是一个“新四防”高手,其主政成都13年,创新了严防记者的绝招:不用豪华的市委常委楼,却长期在市委宣传部办公楼上班,以便零距离监督和改造“文宣系统”。对于亟该加强防范的“老乡帮”,则放纵不问,任其官商勾结,钱权交易。

    这就让人想到,“新四防”失败,多因割断了历史,无视历代政治的“资治通鉴”。回首历史,不同年代虽然名号不同,制度有异,基本结构和运行规律却有相似之处。好比京剧,不论古装剧还是现代剧,剧情虽不同,角色却无变,皆由生旦净末丑这几种类型人物来表演。于是今有“新四防”,昔有“老四防”。

    央视四频道近日对“乾隆成败”的讨论,提示人们,乾隆的“老四防”(“防母”、“防宦”、“防族”、“防官”),并未过时。乾隆虽号称“纯孝”,六次南巡四次奉母而行,却严禁太监向母亲通报国事朝政,以防后宫干政。太后尚且不能问政,皇后妃子情人自然也不敢问政。可见“防母”乃战略性的纲举目张,胜于战术性的“防情人”。

    “防宦”似乎过时,今日没有身体被阉割的太监了。但太监的本质是领导人的服务员,由此类比,今天一些领导身边的服务人员,就仍在延续“宦官”功能,只是名称不同了。革命工作不分贵贱,任何时代任何国家,其实皆需要“宦官”。只要管得好,“宦官”也是正能量。近来媒体上热烈辩论如何防范秘书腐败,证明了乾隆“防宦”经验未过时。尽管乾隆将太监皆改姓“秦”、“赵”、“高”,有点过分,但这种牢记秦亡教训的苦心,还是值得今日为镜。

    “防族”好像也过时了。不过,并非皇族算“族”,老乡也可是“族”,官二代也可成“族”。晚清亡国,就是忘记了乾隆关于“皇族皆不可进军机处”的遗训,闹出“皇族内阁领导维新”的笑话。

    至于乾隆“防官”,是被许多模范巡抚实为天下第一贪等残酷现实逼出来的。今日领导人若每天警惕被下官欺骗,必少受糊弄。

    “十全皇帝”乾隆晚年虽也被巨贪和珅玩弄,可“老四防”比李春城之类的“新四防”、“新七防”,还是略胜一筹。李春城重在防民,而乾隆重点防官。若一时没有更好的现代治理,不妨参考“老四防”。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