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陈济朋:新加坡雨污为何不一排了之
//www.workercn.cn2014-05-13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更多

    水的问题,困扰着国内的许多城市。一遇到暴雨,动辄街道变河道,民众因“城内看海”而怨言四起;缺水少雨的时候,又经常陷入“喊渴”的困境。城市在与水打交道时如何化危为机、变废为利,新加坡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新加坡仅有700平方公里的陆地,却承载了500万的人口,这意味着天然淡水资源远不能满足繁华都市的需要。尽管如此,新加坡也曾和我们一样饱受暴雨内涝之苦。为此,负责水务的公用事业局建立了完善的预警系统,会通过免费短信等手段为公众提供预警服务;一些地势低洼的商场,则会在门前安装可从地面弹出的矮墙,一旦发生暴雨内涝就会紧急启动,进而赢得宝贵的疏散和应对时间。

    不过,最值得称道的是,淡水资源短缺的新加坡,并没有将雨水和污水一排了之,而是将防治暴雨内涝和充分利用水资源很好地结合了起来。这种变废为宝的水资源综合利用观念,已经渗透到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和市政管理的方方面面。

    首先是多建水库,尽可能多地收集地表水。到过新加坡的人,往往对其滨水美景印象深刻。不过很多人都不知道,新加坡是将新加坡河的入海口拦截成一个水库,才造就了滨海湾著名的环水城市景观。新加坡共修建了17座水库,而且各个水库通过水道相互连通,这使得新加坡2/3的地表面积都成为了雨水收集区。

    其次是污水回收循环再利用。污水管网和地表水收集系统,能尽可能地将可用的地表水收集起来。去新加坡市区看一看就会发现,当地的空调几乎没有往地面滴水的——新加坡在建筑标准中明确要求,每家每户都要在空调下、厨房内、洗衣机出水口和晾晒衣服的阳台上铺设专门水管,将污水引入专用的污水管网。

    在城市规划方面,新加坡也对污染物排放有严格的控制,以此保证地表水不受工业污染的影响。有一部分污水经过回收处理,达到一定的标准后,会直接排入海洋;另一部分会经过现代膜技术处理成高纯度的工业用水,满足芯片制造等企业的用水需求;还有一部分注入当地蓄水池,与饮用水混合之后输入千家万户。

    此外,新加坡还发展和大规模应用了海水淡化技术。在污水再用和海水淡化的过程中,新加坡坚持了市场化的标准,不会为不成熟的技术提供水价补贴。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