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王慧敏:培养向上力量
//www.workercn.cn2013-11-12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单位新分来了一个姓郭的员工——这是个平时不爱言语、连和陌生人说话都会脸红的大男孩。从来没见他有过什么豪言壮语,表现得甚至有几分木讷。

    没承想,就是他,做了件让我们大家都很意外的大事:

    先是单位接到了一封淳安县一所偏僻山区小学寄来的感谢信,说,有人匿名给学校寄了两台电风扇。学校之所以把感谢信寄到了我们这里,是因为不久前单位几个记者刚到该校采访过“留守儿童”。

    经过一番艰苦的调查,最后才锁定了小郭。让他解释动因,小郭的话很朴实:去村里采访时看到,孩子们那间简陋的教室里,没有空调,甚至连电风扇都没有,窗户洞开着,吹进来的是一股股热风。在教室里没呆多久,我的衣服就被汗水浸透了……回到杭州,躺在有空调的房间还觉得热,我就在想,那些孩子们又该怎样度夏?于是,便决定给孩子们买电扇。

    小郭接下来的解释,更让人动容:本想买吊扇,风扇得均匀些。可吊扇安装起来很麻烦,村里有没有电工?最后才决定买两台立扇,教室前后各放一台,两个对角吹,效果一定不会差……

    一个20出头的孩子能考虑得这样周到,真是可贵!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另外一种年轻人,在万般呵护中长大的他(或她),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把个人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似乎别人为他做什么都是应该的,从来没有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工作上,动辄挑肥拣瘦,急难险重的活拼命往后缩,做任何事都要先谈条件、讲代价。

    所以如此,与我们的教育方式分不开:不少的学校和家长,只重视了孩子的身体健康和技能的培养,往往忽视了爱心、善心的激发。

    一个没有爱心、善心的人,能去热心公益?能对国家、集体负责?

    我上小学时,正值“文革”。班上有一个姓张的同学,父亲是本地赫赫有名的造反派头头。“老子英雄儿好汉”,一定是受其父亲影响,小小的他便以“狠”著称。门卫刘师傅养了只波斯猫,全家人心肝宝贝般侍弄。可小张,经常揪住猫的脖颈往学校门口的水池子里摁。我就不止一次目睹了这种惨况:那只可怜的小猫的头被摁进水里,四爪惊恐无望地狂扒着,嘴里发出“喵喵”的惨叫。小张那张稚气的脸上写满了笑意。还有一次,课间时一只麻雀飞进了教室,惊慌失措的小家伙朝着玻璃撞去,几下之后,便晕头转向瘫软在了地上。小张上前抓住了麻雀,英雄般跳上课桌,开始一根一根拔麻雀翅膀上的羽毛。女同学发出惊恐的叫声。小张更得意,拿起一枚大头针朝鸟的眼睛扎去……

    这种暴戾的性格恣意发展下去,可以想象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1983年“严打”,小张因为和人口角时把对方从3楼的窗子里撂了下去,被正法了。

    法律界有句名言:“善良的心是最好的法律。”而善良的心,需要我们去激发、去培养。作为家长,应该把爱从小就植入孩子的心田。如果你的孩子践踏了草坪,在幼儿园里砸了玻璃,你却呵着护着,长大了他能去自觉遵守公共秩序?作为老师,如果你只考虑升学率,张三在班上今天打了李四、明天又揍了王五,你却睁只眼闭只眼,他长大后能与人和睦相处?

    作为政府,更有责任去激发、引导青年人。我在新疆曾采访过“哈密瓜之母”吴明珠院士。她是水稻专家袁隆平的同学,上世纪50年代大学毕业后原本分到了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可她软磨硬缠从北京来到了新疆。一呆就是50多年。问她这样做是为了什么,耄耋之年的她这样回答:“奉献这两个字,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援疆知识分子的心声和共同精神。”她说,那个年代,没有人讲究吃穿,没有人沉溺于小家庭,没有人强调自我价值。

    社会在发展变化,但讲理想、讲奉献、讲艰苦奋斗、讲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这个年代同样需要!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