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孙 仲:《舌尖中国》应抛弃“拿来主义“
//www.workercn.cn2014-05-05来源: 东方网
分享到:更多

  继《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第一集《脚步》之后,第三集《时节》部分镜头再次涉嫌抄袭。5月2日晚《时节》播出后,有细心观众发现其中讲述飞鱼的四个镜头照搬了BBC纪录片《生命》之《鱼类》的镜头。(5月4日《深圳商报》)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的开播,在带给观众美食欣赏、视听享受的同时,也因为故事性强、涉嫌抄袭等原因,引发了不小的争议。这些争议,或多或少降低了节目品牌美誉度。

  从某种程度上讲,该片故事性强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美食与其所拥有的幕后故事是不矛盾的,而且穿插点故事有助于增加节目的感情色彩。但片中多处涉嫌抄袭,则让人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

  在第一集《脚步》中,藏族小伙采集野蜂蜜的镜头与BBC纪录片《人类星球》第4集非洲土族采蜜的桥段如出一辙,当时主创给出的回应是“致敬经典”。而在第三集《时节》中,讲述飞鱼的段落则有多个镜头照搬了BBC纪录片《生命》之《鱼类》的素材。对此,主创承认该集中共有五个镜头来自BBC的纪录片,并表示“这五个镜头都有BBC授权的,无论在流程上还是法律上都不存在问题”。

  向经典致敬也罢,获得BBC授权也罢,都绕不开这样一个问题:为何要如此套用或借鉴,而不进行独立设计和拍摄?

  该集导演胡博称,当时摄制团队在台湾的签证只有15天,由于时间有限、缺乏专业设备,海上风浪也很大,虽然团队很努力,但还是难以用长焦捕捉飞鱼跃起的画面。这样的解释显然不能令人信服。既然是纪录片,就应纪录生活中的真实瞬间,而不能为了追求完美,便模仿别人,甚至直接使用别人的资源。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播出后之所以引起轰动,就在于其原创性。这是一部地地道道讲述中国民间美食的纪录片,无论是片中各种各样的美味佳肴,还是片子本身独树一帜的拍摄方法,都令观众眼前一亮,欲罢不能。反过来,像《舌尖2》这样,多处模仿、套用别的纪录片,给人以似曾相识之感,观众还会那么痴迷吗?

  央视播出多年的《动物世界》节目,片中大量珍贵镜头都是摄影师长期跟踪、蹲守拍摄的。如果没有摄影师的执着,我们将错过很多精彩瞬间,《动物世界》也不会如此久盛不衰。据说《舌尖上的中国》还将拍摄第三季,甚至有可能一直拍下去。我认为,《舌尖上的中国》如果也想拍成系列,就应当抛弃“拿来主义”,像《动物世界》那样紧持原创,甚至为了一个心仪的镜头,不惜一切代价,哪怕等十朝半月!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