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三九木:给“在线作业”加点教育温度
//www.workercn.cn2015-12-15来源: 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更多

  据媒体报道,在日前举行的2015年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现场会上,广东佛山南海区推介了当地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经验。南海区每天有100多所学校的教师在线推送电子作业,每天有5万多人次在线交作业。

  电子设备与日常教学相互融合,一直是教育信息化一项关键的研究课题,从最早的网上教学到之后的多媒体教室,直至当下颇为风靡的“翻转课堂”,电子设备一直作为重要角色参与教育信息化试验之中。多种媒体相互配合,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死板模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和评价极大地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率,教师和学生都能根据信息系统分析出的数据迅速了解教学和学习中的隐形漏洞,及时进行修正。

  不过,笔者认为,教育信息化并不等同于电子设备全面进入教学环节,也不意味着所有的教育教学资源都要进行信息化处理,教育不单纯是知识传授与考核,教育信息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和环境,而这些因素值得在推广与应用时特别考虑。

  电子设备进入教学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推送作业的老师和上交作业的学生都需要相应的电子设备作为支持,这笔不小的资金来源可能成为推广的最大障碍。我们必须考虑地区以及学生家庭经济条件的差异,因此,要真正实现全面有效的推广还有赖于政府、学校以及家庭的多方协商和合作,找到合理的资金来源。

  在线作业能否彻底取代传统作业也值得深思。其一,并非所有科目作业都能够依靠电子设备完成,部分作业需要学生实际操作,有些甚至需要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实践;其二,在线作业容易让学生对电子设备产生依赖,多媒体所展示的五花八门的教学素材虽然丰富了教学方式,但也压缩了学生的想象空间,甚至可能因此让学生丧失部分独立思考能力。同时,过多利用电子设备完成作业可能将本应系统的知识反馈转变为碎片式的答案收集,千篇一律的所谓标准答案反映出的并不见得就是真实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信息化应该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互配合、融合,绝不能厚此薄彼,为了追求效率就让传统作业彻底消亡。

  从宏观上看,电子设备进入教学和评价环节的确增强了教育教学效率,无论是教师批改作业,还是学生完成作业,都节省了时间。但有一个问题可能被忽视,那就是,节约出来的时间用来做什么?教育是慢的艺术,需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对所接受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消化。教学形式能够实现效率的有效提高,可是孩子的接受能力并不能完全与之同步。单纯追求效率顶多在数字上实现教育进步,要想真正实现有效提高,还需要教师和学生参与到“人与人”之间的教育交流。因此,教育者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我调控”时间和内容,不能单纯追赶进度,要将信息化节约下来的时间充分还给学生,引导他们多动手、多思考,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理想的教育既需要紧随时代,不断研究调整符合社会和学生进步要求的新型教学手段和方法,同时不能忘记在教育中体现人性的温度,让教师和学生在充分的人文关怀中共同进步。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