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邓文圣:岂能让“贫二代”再遭遇“没机会”
//www.workercn.cn2015-10-20来源: 荆楚网
分享到:更多

  “10人毕业3人失业”的高失业率意味着大学4年的书本知识并未给“贫二代”带来一份体面的工作,意味着他们无颜面对父老乡亲,意味着本来最有希望依靠知识改变命运的这一部分人,他们的梦想还未出发,在现实面前就已折戟。(10月18日中国青年报)

  “读读读,书中自有黄金屋”“读读读,书中自有颜如玉”,虽说传统意念下的读书有些过于“功利”。但在深处底层、大山深处。缺少人脉,缺少投资的没有他途实现阶层流动的“贫二代”来说,相对公平的“读书成才”成为他们改变命运最可行的途径。所以尽管很多情况下,“贫二代”上大学需要以牺牲父辈的生活为代价,需要背负着整个家庭甚至家族的期望,压力颇大。但他们依然“一往无前”,希望通过继续求学加深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进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现实的“就业难”常常给“贫二代”当头棒击,让他们“灰头土面”。不是想象的“世界那么大,读书可飞翔”,而是世界的尽头似乎就永远在他们家门口。偶尔跳到井口的“井底之蛙”,很多时候也不能迎来锦绣前程。于是“贫二代”大学毕业生喊出了“不怕苦,不怕累,只怕没机会。”

  “贫二代”孩子家贫毋庸置疑,没背景没人脉资源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些限制了他不可能给企事业带来“短期的财富”。但诸如吃苦耐劳、忠诚事主的敬业精神,某些时候恐怕反倒是富二代、城市孩子所望尘莫及的,所以你一旦给他机会,他们会“知恩图报”,全力以赴地为单位为你奉献,做出最好最亮的自己。从长远看,他们将是企事业不竭的“源头活水”。

  如果我们社会各个用人单位,依然人为地区分城市生和农村生,依然不是真正地公开公平地招聘,即使同样是“211”“985”的高校,依然用不同眼光看待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刻意分出些所谓学历的“好”和“差”,想当然地分出所谓天生的“优与劣”。不难想见长此下去,一些贫者仅有的哪一点依靠知识改变命运的星星之火恐怕将会彻底地被“浇灭”。 “读书无用”对公民素质的冲击将是无情和残酷的。

  机会公平是最重要的公平。因此,套用一句话说,哪怕“机会是弯曲的、多头的虚线”,真诚希望每一个企业,每一个组织,尽己所力不放弃每一点可能的争取;愿国家大政有更多的扶持贫困,扶持西部的就业政策,合力给“贫二代”们以更多公平的就业机会。让“贫困”不再是“已贫者”永远甩不脱的枷锁,很好地阻止贫困的代际传递。同时让读书、接受教育继续成为人们自我发展的自觉需求,促进社会形成靠知识谋求发展,靠知识谋求创新的新风尚。给教育一个更宽更好的发展空间。

  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发展的宏伟目标,不让“贫二代”再遭遇“没机会”是当务之急!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