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杨兴东:高校书店“倒闭潮”何妨看作是一个提醒
//www.workercn.cn2015-09-29来源: 郑州晚报
分享到:更多

  教育部发文决定对各地的高校校园书店数量、规模、书店性质、经营状况开展摸底调查。在很多人看来,这或是“倒闭潮”中挣扎度日的校园书店“一棵救命的稻草”,又或成为唱衰多年的实体民营书店的新注脚。媒体记者近日走访北大、清华、北师大等海淀区高校校内及周边的民营书店,发现短短5年时间,它们中近半数者从高校的“文化版图”中黯然“消失”。(9月28日《北京青年报》)

  书店曾被不少人寄予了这样或那样的情感。青年作家韩寒早年的一篇作品《书店》也正是描写在一家实体书店时的感想。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即使是北大、清华等名校,那些曾在“文化版图”中占有一席之地的民营书店,也悄然退却了身影。是捧一纸书香不再受人喜爱了吗?还是快节奏的我们,已无法放慢脚步,聆听那些来自灵魂深处的吟唱?

  实体书店所遭遇的困难来自两个方面。其一,网络阅读形式冲击。近年来,传统文学受网络文学冲击严重。很多互联网青年习惯于在一些著名文学网站寻找作品,热衷于作者、读者互动式的阅读;其二,网络文化冲击。对于正处于大学校园的青年学子们而言,来自互联网的轰动,最易引起他们的骚动。当年一部《大话西游》本来是票房毒药,但却在清华人的网络论坛里被不断加冕,直至形成一种围观热潮。更不要说,一年又一年盛产的网络金句。在这种气氛里,高校学生中的很多人,每天刷微信、微博、社交网站、贴吧,看电影的时间都不够,又有多少精力去把目光投向那些早已现颓败的传统书店?

  当然,本质上而言,传统书店在高校衰败,阅读的习惯的确不会衰败。人们会以新的方式来阅读。然而,载体的变化,所接触的内容也截然不同。打开微博、微信,公共空间不是充斥着心灵鸡汤宣扬某种生活常识;就是自称传递思想的各类导师语录灌输公共常识。黑格尔曾说:“所谓常识往往不过是时代的偏见。”那些不成系统的,琐碎信息,尽管冠之以“一律转”的崇高名义,又能给人多少真知灼见?

  黑格尔还说“要超越这个时代的偏见,唯一办法就是阅读”,对高校学生而言,这句话更显重要。因为学生时代,是一生奠定知识基础的重要时刻。往后的时光,即使想要重返安静的读书生活,也远没有校园时代那么放松。基于此, 高校书店倒闭潮应该看作一个对于学生的提醒,提醒他们,也包括我们把太多的时间花在深夜刷朋友圈,阅读碎片化的信息上,不如把眼光回归纸面阅读,给自己留一点扩展深度的时间。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