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文 峰:“起薪211本科完败”只是噱头
//www.workercn.cn2014-05-15来源: 长沙晚报
分享到:更多

    昨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了2014年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去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1.9%,平均起薪为3378元,一般本科院校毕业生平均起薪高于“211”高校。(5月14日《河南商报》)

    诚然,一般本科院校毕业生平均起薪高于“211”高校,这种现象确实存在。一是缘于,211高校学生可能进政府、事业单位、国企较多。这些单位的起薪虽然低,但是薪金和发展弹性也相对较大。二是缘于,没有重点光环,一般本科院校的学生可能在校期间就比较注重自己职场经历的积累,从而对职场的适应能力更强。

    但单以起薪标准,拿一般本科院校与“211”高校做比较,无疑不妥。如“毕业生起薪,‘211’完败”的新闻,刻意地进行标签比较,只能当噱头,没有多大研究价值。只是它迎合了不少人的思维误读。

    现实中,不少人会强势认为,211高校的本科就业情况就得比普通院校好。其实,211高校计划,原本就并不是一项就业计划,它是以力促科研为起点的扶持计划。而这些高校的科研核心培养群是研究生以上群体,并非本科生。其师资力量的引进也常常向学术能力倾斜,而非向职业技能倾斜。

    此外,新“读书无用论”的出现,使得拿211高校吐槽顺理成章。一方面,重点大学学费提高,且近些年,年年都是“最难毕业季”,而技校就业状况却异军突起,教育的投资心理预期不佳。另一方面,以“211大学”为招聘门槛的现象依旧存在,人们对211学校就业状况的关注度水涨船高。于是在实用主义哲学牵引下,薪金自然成了首选比较标准。

    不过,面对“最难就业季”,任何高校都需要一张大圆桌,校方应该组织学生、就业单位进行交流调研。如韩非子所言“世易时移,变法宜矣”,高校应根据时代变化,重新理清大学的定位与价值。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是:高校在帮助学生修身养性之外,能否为其职业素养助力,譬如调整教学计划,提供契合的实习机会等,以改善现状?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