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国际-正文
当世界进入“北京时间”
李溢春
//www.workercn.cn2017-11-01来源: 北京晨报
分享到:更多

  不可否认,中国车、中国网、中国路、中国桥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在提升我们“硬实力”的同时,作为身在其中的生命个体,亦如周边的同事、朋友一样,一觉醒来总有应接不暇的各种新奇的发明创造和创新,挑战着所有人的认知能力、经验阅历。就在以高铁为代表的“新四大发明”,刚刚成为街谈巷议的口头禅,成为“歪果仁”心中最想带回国的“中国土特产”之际,动车组可以选座的消息又被刷爆了朋友圈和各大媒体的头条。

  随着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和中国方案以及中国故事在全世界的应用、扩散和传播,聆听来自中国的声音,包括中国在内全世界正在同步与北京对表、调频。硬实力是软实力的基础,软实力是硬实力的升华。如果说作为一名普通百姓,以前对于发明创造的感受和认识还停留在宣传报道、新闻媒体上的话。那么,现如今每时每刻我们几乎都能感受到科技改变生活、创造为幸福加油,势不可当的冲击力和影响力。也正是这种让老百姓从未有过的亲近感、体验感与获得感,自然而然地具备了无与伦比的传播力、吸引力和说服力。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也正是这些包括让中国普通老百姓在内,让世界都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彼此分享,将生活演绎得充满期待和想像力的新产品、新发明,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自然也正在倍增中国的魅力,解读这个古老东方民族崛起的神奇密码。尽管,我们已经离需要他人点赞才难找回自信的年代渐行渐远;但是,当世界聚焦中国,调整到北京时间的时候,同样我们也需要找到新的坐标和参考系。那就是,发出中国最强音,讲好中国百姓事,在这里、在此时此刻,神州大地就是舞台,每个国人都是主角。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