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汪昌莲:学区房抢手折射“拼房择校”困局
//www.workercn.cn2015-12-17来源: 东方网
分享到:更多

  广州越秀今年前8个月二手房成交量超去年前11个月。目前,越秀区省级名校附近的路段以及天河、海珠等名校所在的区域,不少家长型买家留意学位房。作为抢手货的学位房近年来价格一直上升,甚至有学位房在市场限购限贷的情况下,价格在5年内仍翻了一番。(12月16日《南方日报》)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各地房价出现环比下降态势,而一些城市的学位房却成为“房坚强”,逆势上涨,甚至供不应求,从炒房变成炒“期权”。比如,广州市越秀区的学位房,在市场限购限贷的不利条件下,价格在5年内仍翻了一番,令人咋舌。可见,学位房实际上是一种任性的教育股票,看似很“牛市”,其实只不过是家长“拼房择校”的一种尴尬困境。

  教育部门禁止小升初跨区择校,目的是为了根治“择校费”顽症,避免学生无序跨片流动,确保免试就近入学。然而,对于这项维护教育公平的善政,一些家长并不领情——如果户口不在名校学区内,孩子就失去了上名校的机会。于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些家长便采取“拼房择校”等非常手段,疯狂砸钱“抢”学位房,“挤”进名校学区内,为孩子在名校“占坑”。可以说,这是一种变相的跨区择校行为,同样有违教育公平。

  然而,不仅是广州越秀,义务教育阶段的名校之争,在各地展开了烽火狼烟之势。在禁止跨区择校的背后,“拼房择校”等怪招频出,择校费仍然暗流汹涌,学校、家长、乃至社会,均为功利教育而疯狂。特别是,不少地方宁可默许“拼房择校”,也不愿促进学校均衡发展。对于地方官员来说,拥有极少的重点名校,就是一项光鲜而实惠的政绩工程;炒热学位房,则更有巨大的经济利益。此外,不愿意均衡发展教育资源,还与权力自肥有关。试问,只要是官二代、学二代、富二代,有几个不在当地最好的学校就读?

  “拼房择校”的问题,尽管公众广为诟病,但是,仅把这个问题的板子,简单地打在地方政府及教育部门身上,显然有失公允;而仅把解决这个问题的希望,寄托在地方政府的层面,也是不现实的。禁止跨区择校,不仅是解决利益分配的问题,而是一个涉及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应该从维护义务教育根本理念的角度出发。因为义务教育阶段,依照现有的《义务教育法》,是一个普惠的、非选择性、非淘汰性的教育阶段,也是政府必须提供的一个基本公共服务职能。若想彻底打破“拼房择校”利益格局,必须从国家层面进行制度的顶层设计。

  换言之,“拼房择校”倒逼教育均衡发展。各地应加大力度平衡现有的义务教育资源,向薄弱学校倾斜,缩小校际差距。如果学校的教育资源都差不多,大家也不用挤破头往少数几所学校扎推了,都选择就近入学了,道理就这么简单。特别是,改革现行的教育考评机制,才是破解“拼房择校”困局的良方。如果评价一个地方的教育政绩,不是看当地有多少名校,名校的升学率如何,而是看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的差距大小,以及使薄弱学校的数量,与教育政绩成反比,想必地方政府及教育部门,就会真心实意地去抓教育均衡。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