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王东阳:孝心不变,方式不妨顺时而变
//www.workercn.cn2015-10-23来源: 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日,一段名为“做一个怎样的子女”的演讲视频在社交媒体上流传甚广。一句“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到老”,戳中不少人的泪点,也引发了人们对当今时代如何敬老的思考。

  “陪伴”一直是中国式养老的主要方式,“父母在,不远游”是其真实写照。不过,当传统模式遭遇现代社会,儿女的陪伴正逐渐成为老人眼中的奢侈品。这样的变化,让人感觉有些心酸与不舍,却是社会转型的必然。求学、工作、结婚、创业……中国人,特别是80后、90后的人生,常常伴随着天南地北、远离故土。往返距离长、工作压力大、带薪休假难等现实障碍,也都加剧着一家人时时团圆的困难。面对无奈的现实局面,过分煽情“陪伴”、“参与”恐怕没什么意义,倒不如实事求是,琢磨一下如何在既有条件下孝敬老人。

  实际上,父母与子女的依赖程度、相处模式在变,“孝敬”二字的内涵也在变。大家不妨扪心自问,我们真的了解父母的所思所想吗?究竟怎么尽孝才能投其所好?应该看到,随着国人的日子越过越好,绝大多数老人的基本物质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同时,身为父母也通常能理解子女奔走四方、为生活忙碌的辛苦,也在逐渐适应“赡养脱离”的社会现实。在这样的背景下,嘘寒问暖的情感交流才是老人们最期盼的。于子女而言,做不到常伴父母左右可以理解,但完全可以在精神慰藉上多花些心思。比如,电话问候、视频聊天、共同出游,都是务实可行的选择。

  也要看到,敬老养老并不是一家一户的事。在不久的将来,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势必面临越来越多的现实困难。这就呼唤社会、国家层面的参与,齐心协力构建一套更完善、更科学的养老体系。总而言之,敬老养老不应成为仅在重阳节才会被人提起的话题,而应是全社会心头的牵挂。每个人都身体力行地将物质的“养”、道德的“尊”、情感的“敬”融合起来,而不仅仅是在朋友圈里“晒”孝心、玩儿煽情,才能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得善养”。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