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陆娅楠:威立雅为何变“惯犯”
//www.workercn.cn2014-04-28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只有规矩立对了,执法严明了,投资者才不会仅盯着账本上的钱,更会谨记头上那根看不见却碰不得的监管“高压线”

  水务巨头威立雅终于道歉了。在兰州自来水苯超标事件发生两周后,这家负责当地自来水供应的世界500强企业终于低头认错了。

  这不是威立雅进入中国市场后第一次犯错。2007年,威立雅青岛公司将污水处理厂回用水直接排进饮用水管道;去年底,又因为废水超标排放,上了海口环保局的黑名单。有媒体不完全统计,自2007年起,威立雅在中国涉及的水污染事件多达13起,几乎成了屡教不改的“惯犯”。

  以优质服务誉冠全球的威立雅,为何到了中国就成了这样?有人归咎,外资做中国的市政服务肯定不会尽心竭力。也有人指责水务市场推行允许民资、外资进入的特许经营模式,虽然解决了融资问题,却容易损害公共利益,还不如原来国有企业垄断好。

  这些板子恐怕打错了地方。尝试特许经营模式,引入“洋和尚”参与竞争,原本是为了化解资金难题,激励“土和尚”有所作为,这种探索本身值得肯定。而且这种模式在国外实践多年,既节省行业成本,又提升服务效率,连华人首富李嘉诚都借此进入了英国市场。反观我国,这些年不少中资企业的水质服务也饱受诟病,而“屡教屡犯”的威立雅却拿下了市场的半壁江山。如此乱象,“土道场”没把规矩立好,恐怕难辞其咎。

  水务市场的准入门槛是不是太单一粗放了?目前的特许经营普遍是“价高者得”。尽管这种选择能更快破解融资瓶颈,却容易导致管网养护频率、应急能力配备等服务标准被忽视,容易出现“一锤子买卖”。企业准入后,便“能省则省”,一旦出现纠纷,又常常陷入扯皮推诿的困境。

  水务市场的过程监管是否也存在盲区?企业的本质是逐利的。利用市场规则,甚至是市场的不完善,实现利益最大化,是企业的天性,无关中资、外资,还是合资之分。因此,无论城市水务采用哪种运营模式,企业的自律都不可能替代政府、行业的外部监管。例如水质监测,就应该设定政府及第三方机构的实时监管。然而兰州威立雅的实验室居然承担了甘肃省建设厅的自来水水质监测任务,这岂不是反客为主,正中企业下怀?

  水务市场的追责惩处是否过于苍白乏力?城市供水服务涉及最广大群众的基本生活与生命健康。“涉水事件”对经济社会的负面影响恐怕无法简单以金钱来衡量。绝不能仅拿“觉悟”来教育企业,拿“道义”来谴责企业,更应该增强制度威慑力,提高违法成本,让企业不敢越雷池一步。如果每一次涉污,仅仅是以警告、罚款几万元了事;每一次水质超标,仅仅是以道歉、限期整改、零星或毫无赔偿收场,又如何能触动企业自律的神经?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水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强,水务市场潜力巨大。要缓解目前的资金压力,撬动外资、民资的投资积极性,让百姓喝上放心水、高品质水,使水务市场进入良性、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精细、科学的水务市场准入、监管与追责体系刻不容缓。只有规矩立对了,执法严明了,投资者才不会仅盯着账本上的钱,更会谨记头上那根看不见却碰不得的监管“高压线”。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