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原创评论-正文
“代人体检”的背后
//www.workercn.cn2016-08-24来源: 中工网—《辽宁职工报》
分享到:更多

  毕业季正是求职过五关斩六将的时刻。据新华社“中国网事”报道,“代人体检”不仅堂而皇之成为一项中介服务,而且已经形成产业链,只要付出一定的费用,办假证、代抽血、修改体检结果等都能顺利完成,确保100%通过……

  “代人体检”背后是就业歧视

  很多时候,体检就是一项看起来名正言顺、但主动权完全在招聘方的一个武器。对于那些本应该公平竞争的求职者来说,它更像一个无形的挡箭牌,把那些明面上不可设的“门槛”,通过体检悄悄地树起来,把那些不能公开拒绝的求职者以“合理”的理由排除在外,受害者却只能有苦说不出。

  我们当然懂得体检的本来含义和作用,可当“代人体检”形成了产业链,已经显示出体检在就业招聘中发生了怎样的异化。对于招聘方而言,它成为隐藏歧视,选择不公的手段,对于求职者而言,成为弄虚作假、蒙混过关的方式。隐形歧视与弄虚作假相互滋长,成为一场“猫鼠游戏”,显示出求职者在这样的隐形门槛面前是多么无力,而这种就业歧视在就业过程中又是多么普遍。

  从这个意义上讲,无力的不仅仅是求职者。不是出台的规定不细不严,也不是社会难以辨识各种隐形歧视的存在,而是明明知道它只是简单变换了“马甲”和方式,求职者却难以法律的方式,通过正当的途径去揭露它、反抗它、消除它,反而给不正当的中介服务留出了生存土壤。不消除这样的无力感,我们就很难让“代人体检”这样的黑色服务从社会就业中彻底根除。(李琼)

  祸首不全是职业歧视

  总是把问题丢到职业歧视的篮子里,也是不对的。“代人体检”已经形成产业链,用人单位、入职者成了态度鲜明的对立方,但还有一个环节,总是被习惯性忽略,那就是提供体检项目的医院或者体检机构。它们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一方,在“代人体检”等触及国家法律法规的问题被曝光之后,却能够悄然地躲在背后,几乎毫发无损,这实在是奇怪的存在。

  现在,很多地方社保部门对于用人单位擅自将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作为体检标准的,会有多档标准进行行政处罚。但尴尬的是,处罚结果都是罚款几百一千了事。这种“罚酒三杯”,助长了入职就业歧视的气焰。而医院和体检机构在赚取体检费用的时候,还能在自家“一亩三分地”上对用人单位和入职者“吃完原告吃被告”,这本身给健康体检这一蓝海产业造成了严重扰乱,使得市场秩序败在了金钱和冷漠之下。

  “代人体检”的“药方”,不仅要下在职业歧视里,还要下到医院的监督机制中——要堵住“跑冒滴漏”的违规操作,真正做到入职体检的规范化和权威性。(谢伟锋)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