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原创评论-正文
你也可以拥有签约家庭医生
潘洪其
//www.workercn.cn2015-11-27来源: 中工网—《河南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和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与管理,加强社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其中提出,到2020年,各地要力争实现让每个家庭拥有一名合格的签约医生,每个居民有一份电子化的健康档案。

  多数中国人对家庭医生很陌生,即便是个小感冒,也要跑到市中心大医院去挂专家号,唯恐在社区医院或者请家庭医生到家里看病,会耽误病情酿成大祸。这加剧了医疗资源在城乡之间、大城市和中小城镇之间的分布失衡,加剧了由来已久的“看病难”“看病贵”矛盾。国家卫计委、中医药管理局部署推进签约医生团队与居民或家庭建立契约式服务关系,就是要改变医疗资源分布失衡的局面,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

  近年来,国内一些地方开展签约家庭医生服务试点,其中北京市的探索走在全国前列。北京市从2012年启动建立与家庭医生签约量、服务量挂钩的绩效分配制度,支持全科医生与居民建立契约服务关系,为签约居民提供约定的基本医疗服务。北京市推广家庭医生服务最核心的经验,就是家庭医生服务获得了医保的支持,部分服务费可由医保基金报销。

  目前国情条件下,医疗机构或医疗服务形式获得医保的支持,首先意味着卫生行政部门以政府的公信力,对这些医疗机构或医疗服务形式的资质和质量作出了基本肯定,确认其具有向患者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资格和条件。其次意味着,政府对基本医疗服务的投入(医保基金)更多地用于“补需方(患者)”,患者可以拿着自己的一份医保费用,在具有资格、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或医疗服务形式中自行选择,用脚投票,以强化不同医疗机构或医疗服务形式之间的竞争,推动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形式改进质量,提高水平。医保在上述两方面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功能,有助于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形式赢得一定的市场地位,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把基本医疗服务的“蛋糕”做大。

  北京等地的经验表明,医保是撬动我国家庭医生服务的有力杠杆。当居民可以拿着家庭医生服务年费到医保报销一部分,当他们知道有资格签约的家庭医生都是正经八百的全科医生,他们就会明白,自己感冒咳嗽或有个小病痛,完全不必费力费神跑到大医院“排队三小时、看病三分钟”,把签约家庭医生请上门,感冒咳嗽之类小病痛大可医(药)到病除。居民不但看病便捷顺畅,而且还可以给家庭医生打分,形成对家庭医生的正向监督与激励约束,促使家庭医生真正以患者为本。

  医保以“补需方”为支点撬动家庭医生服务,对政府医疗投入“补供方”也能产生带动作用。国家卫计委、中医药管理局此次发布的指导意见规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用主要由医保基金、签约居民付费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等渠道解决,其中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就是政府对社区医院、基层医院和家庭医生服务体系的投入。这种投入格局,符合新医改总体方案关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要增加对卫生的投入,并兼顾供给方和需求方”的要求,有助于调动签约居民和家庭医生团队的积极性,将为我国家庭医生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