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原创评论-正文
公共服务跟上,独居也精彩
谭敏
//www.workercn.cn2015-11-26来源: 中工网—《河南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据中国之声《央广夜新闻》报道,近日,一篇题为《上海85岁夫妻手拉手开煤气点火自杀》的新闻引发社会关注。中国“一人户”家庭数量明显上升,全国的独居人口已从1990年的6%上升到2010年的14%.根据国家统计年鉴,2013年的数据是14.6%;而全国“一人户”占比最高的上海市,每四户里竟然就有一个一人户。

  独居时代来临,看似引人担忧,更多的是因为空巢老人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放大了独居可能带来的风险。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独老、老年夫妻独自居住的比例已趋近总体一半,相比20年前七成老人与子女同住的比例变化明显。上海85岁夫妻手拉手开煤气点火自杀的事件,提醒我们,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如何满足独居老人物质与精神方面的双重需求,让他们安享晚年,已是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但事实上,老人只是独居人群中的一小部分。近年来,作为一种潮流的生活方式,中国独居族的阵营正迅速扩大,特别是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大都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独居现象日益普遍。而从世界范围内来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独居生活也是大趋势。美国社会学家克里南伯格近日出版的社会研究报告《独居时代》中提及,据他的团队所做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美国有3100万人独居,占成年人口的1/7,独居的人占据了全美国28%的住宅,这个数字在1950年只有9%.欧洲的独居率比美国还高,斯德哥尔摩50%的房子是一个人居住。

  有人说,独居是种富贵病。这多多少少解释了独居盛行的客观原因。克里南伯格讲道:“以历史的眼光来看,独居现象将长时间地成为当代发达国家的特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更多人拥有自己的住房,不再需要被迫和父母子女挤在一个屋檐下。相对发达的城市,意味着更多的公共空间,更便捷的交通,也提供了更多的社交机会,独居并不意味着孤独乏味的生活。

  而从主观上来看,人们更渴望自主和自由的生活。独居的好处不言而喻,可以保持自身的生活方式,可以自由地支配时间,没有人会对你半夜三更还不睡觉唠唠叨叨,你也不用总是被赶到阳台上抽烟。社会观念对不婚、独居也越来越宽容。不仅是年轻人有对自由的需求,许多老人不愿意跟子女一起生活,也不愿意去养老院,更多的也不是没有条件,而是他们更享受独居的自由,不想失去自己对生活的控制权,成为儿女生活的附属品。

  独居时代的来临,更多的是社会发展和观念进步的产物。面对独居潮,我们完全用不着惊慌失措,但是,也要看到,独居时代的来临,不仅是家庭结构的调整,也关联着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值得引起关注,积极应对。

  随着独居老人的增多,我们的公共服务必须尽快跟上,为他们提供物质和精神双方面的保障。在这方面,高度老龄化的日本已有前车之鉴,NHK纪录片《无缘社会》中提到,日本独居老人死在家中许久才被发现的事件,10年来增加1.2倍。如何让独居老人,尤其是那些“只能”独居的老人,既能保留独立的生活空间,同时又能受到最基本的照料,是当下不得不直面的社会命题。

  当然,也要看到,独居族也带来了更多的商机。年轻的独居者大多性格独立、经济自立,他们有能力购房买车,也崇尚更高质量的生活。如何提供更适合独居族生活方式的消费品,比如有更多公共空间进行社交,更适合独居的小巧精致的楼盘等,应是值得商家深度开崛的沃土。

  总而言之,正视独居时代的来临,孤独不是问题,独居也可以很美好。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