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职工点题-正文
“新”字背后的大历史
刘文嘉
//www.workercn.cn2017-10-27来源: 中工网-《劳动新闻》
分享到:更多

  万众瞩目的十九大报告终于呈现在亿万人民面前。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要判断,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个“新”字,背后有千万言,背后有大历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前无古人的探索,却肩负着后启来者的重任。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从那时起,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今天,当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当人们用“呼啸前行”这样的词汇来形容当下的中国速度,人民对发展的质量、持续性、获得感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人民群众不仅需要经济增长,也需要社会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双赢,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匹配;不仅仅满足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更呼唤先发地区与后发地区的统筹,“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同程。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五年来,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显著增强,我国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这个大主题下的改革部署,既是向“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的致敬,又是对“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精神的融会贯通;既是中国发展海量实践经验的集纳和升华,又将以其科学性和前瞻性,为实践提供指示和引导。而这个过程本身,则是对实践与理论互动规律的现实演绎、中国演绎。

  “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这是中国先哲教给我们今人的智慧。“新”意味着更上一层楼的境界,意味着“吹尽黄沙始到金”的成果,也指向孜孜以求、生生不息的精神。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立足新的历史起点、环顾新的环球大势、拓展新的理论视野,我们应密切追踪着亿万人民的诉求与获得感,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重要精神与部署,砥砺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