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职工点题-正文
“金秋助学”向蓝领倾斜是尊重其社会价值
栾伟强
//www.workercn.cn2016-08-05来源: 中工网—《辽宁职工报》
分享到:更多

  为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升学观择业观,在今年的“金秋助学”活动中,安徽省合肥市总特地为考取高等职业院校的职工和农民工子女实施工会“金牌蓝领计划”,这些学生可获得最高4000元的助学金。

  “金秋助学”作为工会品牌工作,其作用及意义无需赘言。但“特地为考取高等职业院校的职工和农民工子女实施工会‘金牌蓝领计划’”,不能不说是“自选动作有创新”:不仅让贫困学子树立了正确的升学观、择业观,让“金牌蓝领”有了“预备队”,更让蓝领价值得到了社会的尊重。

  “惟有读书高”是国人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在此影响下,众多学生和家长认为“只有参加高考、上大学,将来才有出息”,“成为社会的上流”。不可否认,接受高等教育是成才的一个有效途径,但“不缺高校毕业生、缺少金蓝领”已成为毋庸置疑的事实。而现实中,又有多少父母愿意让自己的子女接受职业教育,成为一名蓝领呢?众说纷纭的纠结,凸显了蓝领缺乏生存和成长的社会土壤。由此,“不缺毕业生、缺少金蓝领”与“不愿做工人、不想当工匠”形成了“针锋相对”的僵持尴尬局面。合肥市总特地为考取高等职业院校的职工和农民工子女实施工会“金牌蓝领计划”,其意义在于转变家长和学生的教育观念,不追求浮华,不追求同质化,踏踏实实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规划自己的未来。随着蓝领日益受到尊重,树立正确的升学观、择业观将是大势所趋。

  今年,“工匠精神”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让国民的升学观、就业观“纠结”得到了释怀,更让“蓝领工匠”得到了应有的社会尊重。目前,我国已建成全世界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共有职业院校1.33万多所,在校生近3000万人,每年毕业生1000万人,累计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2亿多人次。可以说,职业教育已找到自己的蓝海,在导向上逐步与社会发展对接,与市场需求结合,将培养出更多技术过硬、令社会尊重的人才。

  合肥市总“金秋助学”向“金牌蓝领”倾斜,无疑为“金牌蓝领”的培养注入了全新动力,必将激励“未来星”次第绽放,助力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