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职工点题-正文
工会的心理疏导要无处不在
金备
//www.workercn.cn2016-07-18来源: 中工网—《河南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7月15日《河南工人日报》介绍了中建七局一项目工地成立的爱心疏导室,约67万平方米,包含辅导区、宣泄区、放松区以及测量区等;配备有音乐按摩椅、心理沙盘、辅导书籍、宣泄器材等。67平方米大约是两室一厅的住宅面积,划分4个区再配备硬件设施,也真够紧张的。只是职工心理疏导室针对的是职工情绪放松,看效果不看人多。

  由于生活和工作压力增大,对职工的心理疏导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并引起工会的重视。由于某企业曾接连发生职工意外跳楼事件,2010年5月29日,全国总工会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工作的意见》,特别强调“注意加强青年职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疏导,加大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投入,帮助他们搞好自我管理、自我调适,缓解心理压力,提高耐挫能力,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广大职工有尊严地生活,实现体面劳动”。各地方工会积极开展对职工的心理疏导工作,然而发现,对职工的心理疏导,与满足职工的诉求紧密联系,和工会维护职工权益、服务职工的水平紧密相关。如果维护职工权益和服务职工缺位,工会对职工的心理疏导就可能事倍功半。

  有位老工人讲,现在的年青人不能吃苦,只想着能挣大钱,抗压能力太弱了。他年青的时候,上世纪80年代前期,一个月工资就四五十元,钱虽不多,可每月领到工资或奖金,几个年青的工友就会在周末买一两元一瓶的酒,点五六个下酒菜,一人一笼狗不理包子,热热闹闹地进入“大同世界”了,工友之情比什么心理疏导都强。这位老爷子忘记了,他年青时穷是穷了些,但大家彼此彼此,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现在则不同,同一工作不同待遇差别大,使工人的诉求增多了。笔者曾在一家国有大型企业,听到分厂领导讲,有个女劳务工,几乎天天找他问,按条件她应该“转正”了,为什么不给她“转正”?分厂领导只能说劳务工“转正”名额有限,不是表现好就能“转正”。但这名女工怀疑因性别原因不能转正,情绪低落。而几乎大家都同情她,因为劳务工和合同工干一样的工作,但收入低福利少没有年终奖。连分厂的工会主席也同情她,却爱莫能助,怎么给她做心理疏导?让她忍气吞声或凭空画个“馅饼”让她等待砸在她头上?

  工会对职工的心理疏导,应该无处不在,包括维护职工权益、反映职工诉求、服务职工解决生活难题、职业道德教育等等。还包括工会联动产生的社会影响力,谴责对职工人格不尊重的社会现象。比如不少公共服务部门,称“顾客就是上帝”,哪怕“上帝”很不讲理甚至无耻,员工也要“逆来顺受”。不少公共服务企业,还特别设立了员工的“委屈奖”。可是在公交、环卫、饭店、铁路等系统,不时发生有顾客辱骂甚至殴打员工的事件,就算员工挣到了“委屈奖”,心理也会产生阴影。而商家的所谓“上帝”,就是长方形的纸币,对钱屈膝还是对职业的敬畏?体面劳动和尊严生活成了心理疏导的难题。也许只有加强公众对不良行为的谴责,减少缺失公德的行为,才会有利于员工的心理疏导。

  工会对员工的心理疏导,不像单纯的情绪安慰那么简单。工会的心理疏导是个大概念,包括了社会学。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