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工人日报评论库-正文
大众话题:端掉“制毒村”更要深挖“保护伞”
//www.workercn.cn2014-01-07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日,广东省警方出动上千人的队伍,对陆丰市重点制贩毒地区展开了大规模专项行动。行动中查处大量的毒品,抓获了有“制毒第一村”称号的博社村村长等众多毒贩。随着广东省陆丰市博社村清剿“毒村”的后续行动深入,藏匿在公安队伍中的害群之马被逐一查处。1月4日,有关部门调查发现,陆丰市禁毒大队一名中队长郭某与被抓的博社村党支部原书记蔡东家有牵连,郭某已被“双规”。(见1月5日《南方都市报》)

    作为占全国冰毒产量三分之一的“制毒第一村”案,当地警界只抓这么一个“小喽罗”,是远远不够的。按照常理推测,一个地方制毒成了公开的秘密,背后很可能有“保护伞”。

    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06年到2008年,全国警方破获毒品案件中毒源来自陆丰有1700多宗。而同一时期,陆丰市警方3年侦破毒品案件仅23宗,缴获毒品25.15克。今次大行动,一次性查获冰毒成品近3吨、半成品23吨!天壤之别的数字对比说明,陆丰警方没有下大力气去抓制毒问题。加上以前有当地警察直接开着警车去贩毒和现在禁毒大队中队长与毒贩有牵连,岂不很说明问题?

    除当地警方禁毒不力给毒贩提供了生存机会外,当地政府监管不力也难逃干系。陆丰地区制毒泛滥成灾,已经不是一年两年的事了,而且近乎公开的秘密,当地政府官员对此岂能不知情?如果是不知情,说明不接地气,脱离群众;如果是知情,而没有采取任何动作,任由害人的地下产业发展壮大,说明失职。

    因此,清剿“毒村”后,还要本着除恶务尽的态度深挖“毒源”的生存土壤。对那些被制毒分子腐化的公职人员、为制毒贩毒行为当保护伞的官员,都应该问责,追究其责任。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