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中工时评-正文
中工时评:“中国式家长”应尊重子女就业选择
//www.workercn.cn2014-01-29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中工时评:“中国式家长”应尊重子女就业选择

本网评论员 赵昂

    据新华社报道,春节将至,不少正处于毕业季的高校学生因为担心“中国式家长”关于就业的“唠叨”而成为“恐归族”。因为,这些家长对于他们已经找到的或正在应聘的体制外岗位并不满意,要求他们从事更加稳定的体制内工作,尽管很多体制内岗位的薪水往往不及体制外岗位。

    事实上,这些家长之所以认为“不在体制内的工作都不是好工作”、一方面是因为这些 计划经济年代长大的家长们,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就常常在一个单位或一个系统“从一而终”,因而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也希望孩子能够仿效自己,一生稳定。但另一方面来说,一些体制内单位,的确能在为毕业生提供一份稳定工作的同时,给予户口、住房、医疗、养老等诸多方面的特殊福利或隐形福利。“中国式家长”关于就业的“唠叨”并非没有道理,相对于尚未步入社会的孩子而言,“中国式家长”们有着数十年老练的社会经验。

    毕竟,每一个望子成龙和望女成凤的家长,其干涉子女就业方向的初衷都是“为了孩子好”,想让子女从事他们心目中的“好工作”。

    但这样的做法真的能让孩子“好”么,或者说,父母眼中的好工作真的能一直“好下去”么?其实不然。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体制内岗位已经不再拥有像过去一样的隐形福利,其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在不断下降,例如被感叹越来越难当的基层公务员。不仅各种不正规隐形福利和权力寻租空间被压缩甚至杜绝,一些地方正在展开的公务员社保体系改革和聘用制改革,也将使这一职业回归正常。

    “体制”的光环正在不断褪色,而取消公司最低注册资本限制、削减行政审批、鼓励小微企业发展已成新国策,不仅体制外的各种企业重新焕发了活力,还有许多年轻人正在投身创业潮。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刚刚公布的数据,2013年全国新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1004.92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18.4%,其中私营企业201.07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27%.年轻人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信息源较多,继而对于时代脉搏的把握更为准确。因此,对于子女的就业选择,家长们应采取更多包容和鼓励态度。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随着社保体制的不断改革,体制内外单位的福利差别将不断缩小,而随着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变成社会共识,在市场公平竞争中更有优势的一些体制外企业将脱颖而出,创业环境也将更加优化。年轻人如果能把握好这一轮改革机会,选择能将自己的才能充分发挥的岗位,而不是人云亦云,将会获得巨大的人生机会。

    25年前,34岁仕途大好的王健林辞去了大连市西岗区政府办公室主任,后来,有了万达地产;22年前,29岁的北大教师俞敏洪辞去了公职,后来,有了新东方的传奇。他们当时的岗位换到今日,正是“中国式家长们”为子女梦寐以求的。

    人生路上,条条大路通罗马。关键是,要选择更适合自己的那条,而不是别人觉得好的那条。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