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林琳-正文
审计监督发力 “倒逼”制度完善
//www.workercn.cn2014-06-27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对微观层面发现的具体违法违规违纪问题进行剖析,进而上升到对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推动和改变,促进理好财、用好权、尽好责,充分发挥审计工作的建设性作用,让微观与宏观、经济监督与国家治理之间形成有机的结合,这也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6月24日,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受国务院委托,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报告了201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报告围绕“反腐、改革、发展”的主线,从宏观全局系统审视、整合提炼各项审计成果,从体制机制制度和政策层面揭示问题深层次原因,提出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科学建议。

    进入6月以来,审计署已在其网站上发布多个公告,向社会公开对一些国家重点项目、行业、领域、重点单位的审计情况和结果。透过这些公告和审计报告,可以明显感觉到,今年的审计工作紧密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加强对政府管理的各类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的审计,全面发力,加大揭露问题、揭示风险的力度,对审计工作中发现的诸多问题没有丝毫遮掩,对违法违规违纪的部门、单位给予了点名批评,同时公开了一些违法违规细节和牵涉的具体金额。

    在各项审计中,“发现并移送涉嫌重大违法违纪案件314起,涉及1100多人”,这两个数字与2012年、2011年的审计报告相比有所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国务院“约法三章”要求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规定的背景下,更多的部门、单位“顶风而上”,而是审计工作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在进一步加大,审计工作的质量、水平和作用在不断提高——不仅审计了中央部门,而且加大了对其所属单位的审计;不仅关注了财政资金违法违规使用的情况,而且注意到了部分资金沉淀、使用效益未能充分发挥的问题;不仅曝光了审计出的问题,而且报告了整改进程……可以说,审计工作在不断扫盲区,努力实现审计监督的全覆盖。

    过去,不少人对审计工作的认识往往停留在“查账纠错”的层面,认为审计不过是在监督政府的钱花了没有、花到哪儿了、有没有“跑冒滴漏”。实际上,近年来审计工作的意义已不仅局限在经济监督层面,而是从“经济卫士”上升到“国家治理”的高度。这一点,从今年审计报告的总思路中可见一斑——一手抓重大违法违纪问题,打击和惩处腐败,为国家挽回大量经济损失;一手抓体制机制制度性问题,积极提出完善制度和深化改革的建议,为有关方面改进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对重大违法违纪问题的曝光和移送司法、纪检监察等部门查处,可以震慑后来者,让更多的地方和部门自觉遵守财政资金运行的规定、制度,自觉依法行政,而不是总动歪脑筋、总想占便宜。而通过对诸多个案的分析、追根溯源,可以查找出体制机制制度漏洞,可以让相关立法机关、职能部门关注到那些由于制度不完善导致的“屡审屡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进而促成对漏洞的修补,“倒逼”制度的完善。

    去年10月在北京举行的世界审计组织第21届大会,主题正是“审计如何促进国家良治以及如何维护财政资金的可持续性”。会上,来自各国最高审计机关的领导者研讨形成《北京宣言——最高审计机关促进良治》,进一步明晰了审计在国家治理中能发挥的作用——维护民主法治、预防打击腐败、提高政府效率、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促进改善民生、推动透明问责。

    国家利益的捍卫者,经济发展的“安全员”,公共资金的守护者,权力运行的“紧箍咒”,反腐“利剑”和“尖兵”,深化改革的“催化剂”——站在国家治理的高度,审计工作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多、作用越来越大。对微观层面发现的具体违法违规违纪问题进行剖析,进而上升到对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推动和改变,促进理好财、用好权、尽好责,充分发挥审计工作的建设性作用,让微观与宏观、经济监督与国家治理之间形成有机的结合,这也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