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挂帅出征的底气你有没有
——全面提高新时代备战打仗能力⑤
孙永鹏
//www.workercn.cn2017-12-01来源: 解放军报
分享到:更多

  指挥员懂作战、通联合、精指挥、能应变,带兵打仗、指挥打仗的底气就足,部队陷阵冲锋、制敌胜敌的信心就强。

  指挥员是军队领导干部的第一身份,备战打仗是军队领导干部的第一职责。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有没有挂帅出征的底气,能不能带兵打仗、指挥打仗,这是对各级指挥员能力最基本、最重要的考验。

  存亡之道,命在于将。部队的思想观念、作战理念、指挥方法、战术运用,很大程度取决于指挥员这个关键,其能力高低、素质强弱,关乎战场胜负、军队存亡。指挥员懂作战、通联合、精指挥、能应变,带兵打仗、指挥打仗的底气就足,部队陷阵冲锋、制敌胜敌的信心就强。相反,如果不会判断形势、不会理解上级意图、不会定下作战决心、不会摆兵布阵、不会处置突发情况,走上战场就会心里发虚,哪还谈得上战必胜守必固、游刃有余?

  1946年底,为促成我军由解放区前沿作战转向纵深作战,粟裕电告军委“决心在淮海打一个大歼灭战”。这份决心、这种底气,既源于敢打必胜的勇气豪气,更源于他对战场形势、作战态势的高超把控。敌整编第六十九师新任师长“这次必图邀功请赏,冒险的劲头大”,这个师“由三个不同建制单位的旅重新组成,内部矛盾较多”,“宿迁东北地形开阔,村落小而密,房屋不坚固,运河、六塘河横贯其间,不能徒涉,有利于我分割包围、各个歼敌”……今天,我们回看粟裕分析战场的这些文电,就不难明白他为何能带领部队全歼敌守军,取得宿北战役大捷;也不难明白那个年代我军指挥员为何敢于叫响“让我的部队来打”“我们有信心完成任务”。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战争。过去的指挥员驳壳枪一举、方向一指,就带着部队冲,现在信息化作战可不一样了,要求比过去高得多。面对信息主导、体系支撑、精兵作战、联合制胜的新战场,是否具备过硬的作战指挥能力?面对迅速更新换代、科技含量更高的武器装备,是否能够熟练掌握,并与战法战术运用联在一起?面对多样多变、更加复杂的战场空间,是否能拨开迷雾、抢抓战机,在攻防两端占据主动?面对风起云涌的新军事革命,是否能对潜在对手的思考举动作出准确判断?如此种种,体现了指挥员的本事,牵系着指挥员的底气。

  毛泽东曾指出:“他摸熟了自己的部队的脾气,又摸熟了敌人的部队的脾气,摸熟了一切和战争有关的条件如政治、经济、地理、气候等等,这样的军人指导战争或作战,就比较地有把握,比较地能打胜仗。”指挥员应该是“勇敢而明智的英雄”,这一点,在任何时代、任何战场都是适用的。现代战争的突发性、局部性、残酷性超过以往,指挥员若是满足于当“和平时期的将帅”,或是做纸上谈兵的“赵括”、有勇无谋的“吕布”、思维僵化的“戈尔洛夫”,一旦有战事,就会付出血的代价、很快被淘汰。

  积蓄指挥打仗的底气资格,重在当好备战打仗的带头人、掌握现代战争的“游泳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事业观、权力观、地位观,树牢备战打仗意识;必须自觉来一场大学习,集中精力研究军事、研究战争、研究打仗,提高战略素养、联合素养、指挥素养、科技素养,带头在重大军事斗争实践和军事演训活动中磨砺自己,把本领搞过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一抓到底,在解决一个一个实际问题中推动备战工作落实。

  当年,翻身农民十多万来到前线,刘伯承说:“带这样的战士不打胜仗的话,真是惭愧!”如今,无数过上好日子的优秀青年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投身军旅,指挥员更要有“带领他们不打胜仗,说不过去”的觉悟和紧迫。我们坚信,领导干部只要蓄足挂帅出征的底气,身上的千钧重担就不难胜任,身后的千军万马就能势如破竹。

  (作者单位:31640部队)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