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盯梢媒体是一种假“聪明”
杨玉龙
//www.workercn.cn2017-06-08来源: 长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6月6日,网络上流传的一份微信群聊天记录截图显示:有记者在陕西省西安市户县采访时,疑似遭到当地干部的盯梢。据了解,有人将记者驾驶车辆的车牌号、就餐地点、行走路线等发到上述微信群里,以此提醒各地领导片长,督促各村做好所有工作。(6月7日《华商报》)

  新闻媒体暗访,一方面是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是职责所在;另一方面也能够发现问题,推动部门工作的开展。因此,暗访并非是挑刺儿,而是为了推进工作开展。可是,就有些部门和干部对暗访“胆战心惊”,并且“避之不及”,或千方百计探听暗访线路,或费尽心机弄虚作假,如此对工作可有利?

  盯梢媒体,甚至是在微信群直播暗访媒体的行踪,无外乎是为了应付媒体之眼,不让其知道真相、报道真相。

  一些部门与干部之所以时时处处提防媒体,一方面怕自身问题被公开曝光,面子不好看,如果引发舆论关注,尤其引发负面效应,乌纱帽或许就会难保;另一方面怕自己的利益受损,有些情况怕一经曝光,影响了局部和集体的利益。也就因此想方设法对付媒体。

  盯梢媒体,从根本上而言是错误的政绩观所致。认为只要将媒体暗访,以及其他形式的暗访应付过去就行了;不出问题、不被负面信息干扰,就万事大吉;也就为了“表面光”善于钻营、疲于应付。试想,如果把精力都用在“应付”上,恐怕也没有心思干工作,更别说发现工作中的问题,而如此得来的政绩也很难禁得住检验的。

  同时,这也反映出,一些部门和干部媒介素养不合格的问题。新闻媒体是各级干部开展社会治理的重要资源。可以说,在新形势下,运用新闻媒体推进治理的能力,已经成为各级干部的一项基本功。反其道而行之,忽视媒体作用、躲避媒体监督、不善与媒体打交道,不仅媒介素养不达标,更有可能会影响整体工作进程。

  因此,盯梢媒体是一种假聪明。庆幸的是,此事件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但是,如果这些行为不是被有心人发觉,并引起舆论效果,事情的走向会如何?据悉,此事件对当地电视台的触动很大,其实更该引起触动的是涉事人员,以及地方干部。类似的事不能再干了,否则“聪明反被聪明误”就会应验。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