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负责任的硬话也是“两会好声音”
乔杉
//www.workercn.cn2016-03-09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每年看两会,“好声音”是一个重要看点。“两会好声音”有各种表现,其中一个就是“硬话”。有心者不难发现,今年“两会硬话”比较多,不少都是官员讲出来,甚至是主动讲出来的。而且一讲出来,就迅速成为热点,得到了民众认可。

  所谓“硬话”,就是听起来让人解渴、使人过瘾的话,有些话甚至触人心灵、催人奋进。分析这些“硬话”,对我们认识新常态和新作风,不无裨益,大有启示。概括起来讲,今年“两会”上出现的“硬话”,主要有两大类。

  一种“硬话”,体现在对热点事件的鲜明态度上。一起热点事件的形成,往往有偶然因素,也有必然因素,一些热点甚至对应着经济社会的弱点和痛点。一段时间以来,牛奶质量和旅游秩序,频频引起社会关注。人们也希望在两会上,听到更高层面对这一问题的表态。在两会上,在谈到牛奶质量问题时,农业部长用情地说,大批国人到国外抢购奶粉,这是中国奶业人的耻辱;在谈到频发的宰客现象时,海南省委书记也斩钉截铁地讲,你敢欺客宰客,就让你倾家荡产。抢购奶粉和旅游宰客,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热点。这样的回应,体现的态度,正是人们想要看到的。

  还有一种“硬话”,体现在对自身工作的自加压力上。教育和扶贫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政府工作的重点,在教育和扶贫上有更大投入、更大成效,是人们共同的期望。3月7日,陕西省长娄勤俭表示,从今年秋季起,陕西将全面实施13年免费教育,“这点一定要办到”。3月8日,四川省长尹力在谈到扶贫时表示,如果到2020年,四川摘不了“穷帽”就摘“官帽”。这两句“硬话”,掷地有声,讲在两会上,既是表态,也是承诺,不做不行,做不好也不行。

  在传统政治语境里,有些人信奉“沉默是金”,讲究“说一句留一句”,如果不是被逼急了,甚至根本就不说。在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上,可能还有一些“妙语”,一碰到敏感问题,涉及到舆论关注的热点,那就选择性不说。而在与民生相关的工作上,特别是知道工作有难度,需要真金白银投入,更是“打哈哈”,只讲概念不讲举措,试图给自己“留退路”。

  这样一种“话风”,不符合当前的政治生态,也不符合“两会气质”。中央八项规定之后,风气在净化,作风在变化,整个社会在向上走、向前行。会风、话风都是作风,如果讲话还在故弄玄虚、模棱两可,对热点问题不回应,对自身工作不积极,又从哪里体现好作风?而且,两会是一个重要政治平台,是寻找最大公约数的良好契机。热点产生了,回避是回避不了的,只有坦诚坦荡地回应,才能化被动为主动;在自身工作上,想玩“模糊战术”也是不行的,只有自加压力,不留退路,才有更大空间。

  新风新气新话,这些“两会硬话”是人们希望看到的。硬话不是“漂亮话”。对热点问题的回应,不只是说得漂亮,而是要通过行动体现态度,通过制度保证态度。具体到牛奶质量和旅游秩序,要通过实实在在的动作,让人们喝上“放心奶”,让人们玩得开心。硬话也不是“空话”。自加压力,尽力而为,不只是说说而已,而是要有真金白银的投入,要“说到做到,不放空炮”。如果目标达不到,任务完不成,轻则丢人、重则丢官。

  这些“硬话”都是负责的话,也是“两会好声音”,希望两会多一些负责任的“硬话”。“硬话”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是作风建设的成果,是两会新风的体现。对此,人们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也通过点赞给予了回应。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