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毛同辉:以“四个认同”筑牢民族团结的思想根基
//www.workercn.cn2014-10-13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更多

  “做好民族工作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让各族人民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着眼于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强调要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通过建立和增强各族人民的价值认同、情感认同、文化认同、制度认同,来筑牢民族团结的思想根基,共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团圆梦,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而人心相聚,最根本的动因在于价值相通,认同相一。只有通过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在精神纽带上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才能更好地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祖国大家庭中,五十六个民族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族团结也是“本固”的题中之义,是实现“邦宁”的必要条件。几千年来,各民族始终追求团结统一,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只有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维护祖国统一,才会有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正像歌中所唱,千百年来,中华各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凝结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焕发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华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发展才有前途;只有把各自的繁荣发展融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和追求中,实现才有希望。

  “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诚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所说,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各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发展史、中华民族始终追求团结统一的奋斗史,这种一脉相承的价值追求,这种同宗同源的文化渊源,就是我们中华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不断增强和深化各民族对中华文化认同的丰厚土壤。它是民族团结和进步之魂,正是在它的引领和感召下,各民族手足相亲、精神相依、守望相助、人心归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今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少数民族界委员联组会上,习近平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正确政治方向。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得到了很大发展。但也应看到,一些民族地区群众困难多,困难群众多。现实告诉我们,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确保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进民生福祉,让各族群众过上好日子。要使每个民族、每个公民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旗帜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只有以“四个认同”筑牢民族团结的坚实思想根基,才能汇聚起全民族的磅礴之力。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正是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源泉所在、力量所在、根系所在。让我们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最大限度凝聚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同心同德,共同推动实现13亿人民的伟大梦想。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