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国际随笔-正文
当“恐怖”成了工作
//www.workercn.cn2014-06-24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燃烧在伊拉克的战火成为当地民众的噩梦,无数人因此背井离乡、流离失所。在工作成为奢侈品的情况下,“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简称伊黎)的待遇显得特别刺眼:月薪3000美元,包吃包住。来自中东、东南亚乃至西方国家的青年纷纷来到这里,制造“恐怖”成了他们的工作,也让他们成为世界的危险分子。

    正在伊拉克与政府军激战的伊黎,据报道约有1万多名武装人员、20亿美元资产。而在其庞大实力的背后,则是其“全球化”、“网络化”的运作模式:不仅资金来源多样化,而且约有3000人来自全球各地。对这些人来说,伊黎就是一个“自产自销”的大学校,他们在这里学习培训,也在这里“工作”。

    伊黎的“教学模式”非常复杂,既有网络课堂,也有现场授课。通过社交网站等互联网工具,伊黎将其极端主义思想向全球传播,其中既有基础教义,也有被塑造成典型的圣战者事迹,当然还有制造恐怖的方法,包括如何制造炸弹、发动袭击等。无论是英国人还是澳大利亚人,都可以在网上下载这些资料。接受了这种影响的人,虽然不能发动大规模恐怖袭击,但已经有能力制造“独狼”式袭击。

    也有人会不远万里奔赴中东,加入伊黎的培训基地,接受实战训练甚至直接参战。对这些来自西方国家的青年来说,极端组织的教育不仅填补了他们“理想”的空白,也使他们有事可做。他们有的并不是真正接受极端思想,只是想要在沙漠中冒险,因为他们在自己国家找不到工作,遭受歧视, 被人忽视。

    正是依靠这种“精神洗脑”和“圣战洗礼”相结合的方式,伊黎的力量才能够不断壮大,直至今日“一鸣惊人”。实际上,伊黎的运作模式在很多极端组织中都存在。自从“基地”核心组织被打散后,其分支机构为了生存,不得不采取更隐蔽的方式招兵买马,无所不能的网络因此被利用。被称为“网络本·拉登”的安瓦尔·奥拉基创造了“网络推广模式”,运用西方青年能听懂的语言、能接受的方式向西方宣传极端思想,有人称其为“将极端主义英语化、西方化的第一人”。

    然而,极端组织的“进步”对世界是个灾难。歧视和不公本来是普遍现象,可以通过多种正常渠道来化解,但极端思想却让有些对社会不满者误入歧途,选择用暴力和恐怖来报复社会。类似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之类的恐怖袭击就是极端思想导致的悲剧。接受了极端思想的人就像是“不定时炸弹”,既难以追踪又难以预测,随时都可能危害公共安全。而那些接受了恐怖袭击训练又返回自己国家的人会更加危险。

    至于那些奔赴中东参加“圣战”的极端分子,则为极端组织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兵源,从而助长了极端主义的泛滥,使得极端组织更难以被剿灭。在叙利亚、伊拉克之外,也门、索马里等地的极端组织也在生产着恐怖分子,更多的国家因此陷入混乱,更多的民众遭受灾难。很多加入极端组织的人一边犯下杀人等各种罪行,一边沦为极端组织的炮灰。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