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社评-正文
放假安排,让民意上路
//www.workercn.cn2013-11-29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如何既保证在各行业领域正常运转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方便公众安排假日生活,又尽可能避免前后挪假带来的扎堆旅游、环境受损、交通拥堵等衍生问题,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众口难调的现实语境下,多渠道征求民意,节假日安排才会在不断调整的进程中日趋完善。

    11月27日零时,全国假日办联合多家网站发布“法定节假日调休安排调查” ,提出三套调休方案供网民投票。这是继今年10月假日调查后,全国假日办第二次通过网络征集公众对放假方式的意见。

    三套方案中,都保留了春节7天长假的原有放假安排,不同的是方案一中,国庆等其他法定节假日完全不调休;方案二是国庆节小调休形成5天长假,其他法定节假日只有逢周三时不调休;方案三则保留了国庆大调休形成7天长假,其他法定节假日只有逢周三时不调休。

    综合来看,三套方案取消了不少人反对的刻意拼凑小长假的做法,用相对“顺其自然”的办法取代。从目前各网站的投票结果,继续保留国庆7天长假的方案三支持率最高。而调查选项中并未出现公众期待的恢复“五一”7天长假,成为不少网友抱怨的核心问题。

    从一个多月前全国假日办发布《关于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的调查问卷》,一度掀起“如何放假更合理”的公众讨论高潮,到后来,网络上出现网友自制的“山寨”放假安排版本,可以看出,公众对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有着很高的热情与渴望。

    第二次的调查给出的选择方案,让公众看到了上一轮投票的反馈和成效,或许方案本身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网络调查并非是假日改革的法定程序,法定节假日天数的调整与安排,需要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才可正式生效。如今在年末一两个月的时间里,有关部门响应公众呼声,试图在政策程序范围内对节假日安排做出更合乎民意的调整,体现出对民意的尊重。

    早在2000年,我国确定了春节、“五一”、国庆三个黄金周,2007年新增清明和端午等传统节日假期。尽管先前的节假日安排都经过了多方论证,但多年后,既有节假日方案渐渐难以适应社会生活的发展和公众需求,相应的调整势在必行。

    具体的调整中,如何既保证在各行业领域正常运转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方便公众安排假日生活,又尽可能避免前后挪假带来的扎堆旅游、环境受损、交通拥堵等衍生问题,无疑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

    有人反对连续上班、有人反对零散休假,不同的群体在放假安排上自然有着不同诉求。比如,很大一部分在异乡工作打拼的年轻人,更愿意将春节假期延长到元宵节,这样可以更好地安排和父母家人团圆,而对于处在年中的端午节,则无所谓放假与否,因为那时正值一年中创造业绩的黄金期,半路休假,多少会削减工作劲头,影响业绩;而对于已经为人父母的上班族来说,如果假期能集中安排在7、8月份的暑期,自己休假的同时也能陪放暑假的孩子探亲出游,则再好不过。

    众口难调的现实语境下,放假安排注定难以让所有人满意。与此同时,也应看到,网络民意只能代表民意的一部分,而对于全局性的公共政策调整来说,网络问卷调查有其难以回避的“天然缺陷”。多渠道征求民意,节假日安排才会在不断调整的进程中日趋完善。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