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重点推荐-正文
网约车公司切莫只要价值不要价值观
王石川
//www.workercn.cn2018-06-20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网约车公司别只想着野蛮生长,而忘记蹄疾步稳;更不应只盯着“流量”和“估值”,而忽略乘客权益——欲速则不达。

  6月15日,山东省青岛市七部门联合约谈滴滴公司,要求其立即整改违规经营行为;6月16日,市交通运输监察支队在火车站区域查处4部违规网约车,经查实全是滴滴平台派单。日前,青岛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向滴滴公司下达整改通知书。(见6月17日《半岛都市报》)

  15日刚被约谈,16日即违规,滴滴公司用行动证实了一个月前交通运输部的官微“喊话”:部分网约车平台公司在被约谈时,态度很诚恳,承诺很到位,但约谈后,就将承诺抛之耳后,继续我行我素,视约谈为“耳旁风”。

  网约车不良事件频发,激起公众不安。如果视约谈为聊天,约谈就失去意义;如果把承诺当泡沫,承诺也毫无价值可言。

  何以纾解公众焦虑?其一,在制度设计上尽可能消除安全盲区,弥补漏洞。日前,一家网约车公司表示,将在车牌透明、匿名举报、号码保护、司机审核四方面全方位升级,比如专人对所有新入网的车辆和驾驶员进行高标准的审核,引入新升级的人脸识别系统,并要求人车合影和人证合影等。这些制度设计是网约车公司的职责所在,也是避免陷入危机的未雨绸缪之举。人们常说“吃一堑长一智”,更高明的做法是别人吃堑自己长智。

  其二,推出安全措施后要全力保证落实并适时调整。不能口惠而实不至,不能把安全措施当成塑料花,而应构建动态更新体系,根据新情况配备新技法,出台有章法、有前瞻性的务实之举。比如,有的网约车公司在上海推出临时抽检机制,让不合规的网约车司机存不了侥幸心理。

  其三,健全监督机制,让外部监管更有效。解铃还须系铃人,网约车有问题,网约车公司作为责任主体,有责任自查自纠。但是,没有他律,自律容易流于形式。从这个角度看,监管不可或缺。事实上,交通运输部等7部委下发的《关于加强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行业事中事后联合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已对监管部门提出了高要求,监管部门必须有所作为,依法依规处理乱作为的企业。比如发生在青岛的网约车案例,监管部门就应该严肃处置。

  网约车刚一面世时,舆论对新生事物纷纷鼓励。当网约车发展进入2.0阶段,公众有理由提出更高期待。交通运输部曾指出网约车存在问题的实质原因是“仅仅将网约车作为增加‘流量’和‘估值’的工具,没有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放在心上,只顾看投资人的脸色,不考虑乘客的感受与体验,也不考虑设计的客观需要”。于此而言,网约车公司切莫只要价值,不要价值观;别只想着野蛮生长,而忘记蹄疾步稳;更不应只盯着“流量”和“估值”,而忽略乘客权益——欲速则不达。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