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重点推荐-正文
儿童用药难题需从政策层面化解
吴学安
//www.workercn.cn2018-02-01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赵春青/图

  是发育中的个体,不是小大人,用药靠“掰两半”不仅不科学,这种非儿童专用药,对身体也存在一定危害。

  据《2016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显示,因用药不当,我国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耳聋,约有7000名儿童死亡。目前我国有3500多种药品制剂,其中儿童专用的仅有60多种。由于缺少专门的儿童用药,绝大多数患儿只能按照比例服用成人药。(见1月30日《法制日报》)

  近年来,我国儿童药品一直承受着来自研发、市场两个方面的制约,同时面临着短缺等诸多问题。伴随着全面二孩政策落地,儿童人口占比将逐年攀升,用药困局将进一步加剧。据统计,我国现有的17万条药品批文中,儿童专用药品仅3000条左右;我国医院常用制剂品种约3500种,其中儿童专用品种只有约60种;520种基药目录中,儿童专用品种仅2种。而儿童用药的剂型和规格也极为单一。

  少年儿童体质较弱、免疫力差,其药物代谢特点、药物不良反应耐受性与成人均不一样,模糊地减量使用成人药常常造成药量不足或过量。这直接导致存在严重的用药安全隐患,很可能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和正常发育。毕竟,儿童是发育中的个体,不是小大人,用药靠“掰两半”不仅不科学,这种非儿童专用药,对身体也存在一定危害。

  数据显示,中国有2亿多儿童,拥有近500亿元的市场潜力。然而儿童专用药品种却占不到药物总数的2%.原因主要是儿童药品存在开发周期长、利润低、成本高、药物评价难度大等问题。

  目前,儿童用药存在着市场和政策调控双重失灵。一方面,由于研发儿童用药成本高,风险大,即使市场潜力巨大,药企也缺乏研发与投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市场“看不见的手”失灵之后,依赖相关部门进行引导、调控与安排的“看得见的手”显然滞后,相关部门在这方面的反应也明显很迟钝。比如至今没有出台相关引导和鼓励药企研发生产儿童用药的具体措施或提供资金支持等。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逐渐提高,儿童用药安全日益得到重视,成为继食品安全后又一个进入公众视野的重大议题。据此前中国首份儿童慈善需求报告显示,中国0~14岁儿童达2.23亿,然而,目前国内6000多家药厂中专业生产儿童用药的企业仅10余家。因此,面对儿童药品市场低迷,我们仅把板子打向药企身上,显然有失公允。因为,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企业的天性,也是企业的权利。

  要切实改变儿童用药市场现状,不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在国家政策层面给予引导和扶持:一方面,在儿童用药研发、生产、市场保护方面,出台一揽子倾斜优惠性政策,架构儿童药品审批绿色通道等,调动药企生产研发儿童用药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充分考虑儿童用药的特殊性,出台相关扶植政策。如建立儿童用药研究基金,支持科研单位与药企开发生产儿童专用药品,拓展儿童用药范围等。

  孩子不是成人的缩小版,儿童应该有专用药。不能再让2亿多孩子稀里糊涂喝药、稀里糊涂遭罪了。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