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幻灯片-正文
27部委的重拳能否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程世杰
//www.workercn.cn2016-05-13来源: 未来网
分享到:更多

  “2016年,通过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发布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统计分析报告。教育部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条件;并通过‘七彩假期’‘积分圆梦’‘缤纷夏日· 快乐童年’等公益活动或公益项目,建设儿童之家等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阵地。”(5月12日未来网)

  关于留守儿童的问题,社会上的讨论已经足够多,它不单单是家庭的问题,更是全社会需要面对的普遍议题,如何化解留守儿童的难题,是竖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巨大问号。农村留守儿童是中国社会转型的产物,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想要解决它也必须要多有方面的力量参与。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从来不是单打独斗,在这次联席会议上,27部委也拿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暂且不说成效几何,但最起码表明了一种态度:对待留守儿童问题,我们是在认真解决并会一直为此努力。留守儿童,法律一直是一个大问题,由于产生原因的特殊,我们从传统法治到现代法治的转变中,由于法律的滞后性,现行法律法规的不完备,使得这种现象得不到法律的青睐。

  如卡多佐所言:“法律的终极原因是社会的福利。未达到其目标的法律规则不可能永久性证明其存在是合理的”。法律对留守儿童的忽略证实了现实的法律规则不合理性。又因为我们的理论法学研究高高在上,推崇“价值论”和“文化论”的进路,忽视了“语境论”,缺乏改造生活的力量,所以才促使留守儿童问题一直处于法律的真空,进而愈发的尴尬。现在,这种情况有望得到终结。

  未成年人和农村留守儿童的相关法律会被继续完善,这也给留守儿童问题带来利好因素,最起码在法律层面,今后不再是无法可依的局面。这也显示出政府足够的诚意,动用如此之多的公共资源来为留守儿童保驾护航,从创意上,我们要为政府的集中作为点赞。但是困扰我们的问题源头不仅仅是在法律上,留守儿童的产生原因主要是家庭因素,父母的背井离乡,在满足物质的基础上,带来的是精神上的缺失,对一些留守儿童来说,父母亲成了一个失去血肉和情感的文字符号。

  农村外出的父母不会让孩子生活在一个无保障的环境里,尽管爱着孩子,仍无可奈何且必须把他(她)们留在农村,被迫接受乡村式的教育生活。因为城市他们无法立足,只能活在乡村,父母的长期缺位,无论政府的行为做得再完美,始终无法替代家长的作用。联席会议也重视到了前来城市打拼的家长们,希望消除户籍制度的违宪性,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但是面对根深蒂固的制度弊病,成效几何还未可知,能否让留守儿童活在城市也是未知数。

  现实中,无论是意识形态上还是法律法规上,我们很大程度上依然把农民与非农民严格区分开来。值得我们最为关注的是:现实中出现了这一被我们忽视的庞大的群体。留守儿童这是一庞大的群体,户籍制度的违宪性影响的是千千万万的农村留守儿童的一生。

  虽然我们这几年九年义务教育的大力实施,教育费用的大量减少,许多地方有专门的农民工学校,各地也规定了外来人口户口迁移的管理规定,但这些都无法改变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出现。这些问题不是短时期就能够解决的顽疾,所以才需要27部委能够形成联动,如今,现实路径和方向规划已经初现,后面就是政策的落地和实施。

  很多时候,我们正是刻意将留守儿童特殊化,才让问题的解决变得更困难,我们没有从根本意识上改变偏视的心态,把留守儿童理所当然地看成了“留守儿童”,在没有更为高效有力的法律保障措施时,也不会采取真正的措施来维护这一群体公民的基本权益。

  此次27部委联合打出组合拳,希望从制度层面入手,找到治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最大公约数。之所以产生留守儿童,还是家庭因素和社会趋势的结果,无论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只有让父母回归到孩子身边,才能真正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只希望这一次能够找到最优的解决方式。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