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重点推荐-正文
除了票房,我们还可以关心什么?
刘洋
//www.workercn.cn2016-08-01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有起起伏伏,暑期档电影上映刚刚行程入半,有关“市场遇冷”“票房拐点”等“抓人眼球”的话题便引起舆论热议。且不论全年电影市场的发展现在预测与总结都为时尚早,单说这种“唯票房论”的话题组织形式,是否也是使当下电影界创作忽视影片质量,生产围着宣发走的现象的原因之一呢?

  近年来,电影产业“气吞万里如虎”的发展气势,使得中国电影市场已经被许多人暗暗定位于即将超越北美市场的“储君”,并进一步推论,领先于其他行业,中国电影的“强国梦”似乎指日可待。的确,不论对从业者还是观众,欧洲三大电影节、“申奥”等电影艺术标准的讨论似乎都成为昨日黄花,所有对电影界的关注,几乎无非是票房和明星两项。于是,暑期档电影到目前为止并未诞生出一部“票房奇观”的现象级影片,大盘发展未如预期速度之高,竟然也引发了电影圈的“焦虑”反应。

  实际上,在刚刚过去不久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复旦经济学院研究员、经济学博士陈沁就已指出,单纯将人口与影院的数量作出对比的做法过于乐观,而忽视了广大内陆腹地人口分布密度低,经济发展水平不佳,对影院的需求不高的实际情况。所谓票房主力“小镇青年”已经基本被当下影院建设的大潮覆盖,市场发展的增幅大概只剩下26%,票房增速放缓也成了今后电影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伴随近年来观影文化的成熟,城市观众、小镇青年都开始逐渐培养出自己的观影口味,而并非被舆论绑架,“赢者通吃”的局面更逐渐减少。实事求是地说,80%的观众根本不知道《速7》中意外身亡的男明星保罗·沃克是谁就被炒作而从众观影。这种不理智的行为难道应该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常态吗?从北京国际电影节和上海国际电影节放映艺术电影时,一票难求的现象来看,观众细分对多种类型电影的追求已经初步成型。这都表明,全民都追看一部“低智”影片的现象并非电影界理性发展的健康路径。

  放眼暑期档电影市场,从另一种角度来看,我们甚至可以乐观地发现,现象级好莱坞大片,借助全球大IP而横扫全球的大片《魔兽》,由于质量不佳,虽然开局亮眼,却虎头蛇尾,票房最终止步于14亿元,尚不如口碑0差评的动画片《疯狂动物城》。延长档期的《北京遇到西雅图之不二情书》借文艺爱情的方式讲述人心的坚守却可以斩获近8亿元的票房。这说明口碑、影片质量和观众趣味已经越来越多元、丰富。在电影市场上,好莱坞、日本和国产动画都可以百花齐放,故事引起争议的《大鱼海棠》也可以获得5亿多元的票房,深奥晦涩的诗人电影《路边野餐》也获得了上线的机会,用这些“票房小片”分流出一些票房巨无霸的观影空间,难道不是中国电影界逐渐进步、成熟的表现吗?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