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重点推荐-正文
文化点评
朝阳
//www.workercn.cn2016-04-18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上海立法禁用涉毒艺人 迷失自我恐断艺术生命

  据新华社 新实施的《上海市禁毒条例》,对因吸毒被公安机关查处未满3年,或者尚未戒除毒瘾的演艺界“吸毒人员”,规定“禁入”文化演出和影视市场。而这一类人员作为主创人员参与制作的电影、电视剧、广播电视节目以及代言的商业广告节目,也不予播出。

  一段时间以来,房祖名、柯震东、张默、高虎、王学兵、尹相杰、毛宁、傅艺伟等先后出现在涉毒艺人名单中。事实上,从2015年起,全国多座城市的行业团体都采取自发行动抵制毒品,但仅靠自律似乎难以让“出格”艺人悬崖勒马。

  声音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副会长、上海市禁毒委员会专家赵敏:立法从严矫正很重要。作为公众人物,一些演艺明星沦陷于毒网,背后有复杂的社会心理因素和生活方式问题,更是严重行为失范,“圈子”文化亟待自省,普通大众也要增强守法意识。

  点评

  在粉丝追捧之下,有的偶像明星被“宠坏了”,不良的生活作息习惯和不好的“圈子”文化,使得他们迷失自我,甚至为涉毒找理由。

  上海本次立法,不仅是规定涉毒艺人禁入文艺市场,其作为主场参与制作相关作品也将被查处。面对如此巨大的损失,恐怕没有哪家文化公司敢使用涉毒艺人,一朝入“毒海”,不仅片约、歌约全无,文艺生命甚至可能就此葬送,足以警钟长鸣,令后来者戒。

  事实上,涉黄、涉赌的明星,其对社会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小的,目前尚无类似对于这些艺人是否也应有限制性准入措施,值得思考。

民族音乐引入“互联网+” 产业科学化发展需加强

  据新华社 日前,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产业研究委员会在京成立。该委员会将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指导下开展中国民乐学术研究与交流,重点研究并践行艺术与科技的融合。

  该研究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信息化、数字化时代,民族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依靠艺术和科技的融合。委员会当务之急的工作,是引入“互联网+”思维,以大数据技术进一步推进《中国地理音乐》文化项目。同时,积极开展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疆十二木卡姆音乐数字化采集,尽快完成部分木卡姆乐器的数字化采样工作。

  声音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罗杨:一直以来,我国民乐不缺乏资源和底蕴,但缺乏对民乐的发展和创新;不缺乏开创的勇气,但缺乏走出去的能力;不缺乏好声音,但缺乏好音乐、好歌曲。

  点评

  丰富且颇有特色的民族音乐,一直是当代音乐的创作源泉、素材“富矿”。当年王洛宾创作的许多歌曲,都有西北当地的民族音乐风格,至今脍炙人口。李娜唱的《青藏高原》,刀郎唱的《远方的人》,也融合了很多民族音乐元素。

  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丰富的民族音乐资源不能总被“养在深闺”,或是“散落田野”,加强民族音乐产业化进程速度的同时,更要尊重民族音乐自身的特点,科学发展。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