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公共生活需要强化规则意识
杨于泽
//www.workercn.cn2017-05-18来源: 长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日在大连某饭店发生一起“女大学生飞踹4岁女童”事件。一名4岁女童在饭桌之间大喊大叫,惹恼了邻桌的一名女大学生食客,她上前去踹了女童的椅子一脚。女童的妈妈冲过去与女大学生扭打在一起,并打了劝架的服务员。最后打斗在女童妈妈与服务员之间收场。

  网上舆情分化,有痛骂女大学生、为女童妈妈打人喝彩的,有指责女童大喊大叫、觉得女大学生一脚踢得合情合理的,有批评女童妈妈不够理智、歇斯底里式发作的。背后有2个不同的逻辑起点,一个是认为女童不可以在公共场合大喊大叫,另一个是认为家长护女心切,前者试图论证女大学生飞踹有理,后者替女童妈妈打人辩护。

  目前似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人人事出有因,最终形成大家互殴的局面。这使我们想起近年来屡屡爆出的司机斗气事件,有女司机违法变线、被后面司机逼停痛殴的,有司机高速路上违法超车、被后面司机施计弄翻车的。“坏人”冒犯了“好人”,而“好人”教训了“坏人”,对此社会观感分歧,舆论往往呈现两极化。

  这种情况,本质是公共生活价值共识缺失。在公共生活中,很多人带着各种积非成是的坏习惯、对他人权利的不尊重,长期我行我素而不自知。也有一些人带着道德优越感“该出手时就出手”,还赢得了喝彩。但“打回去”并没有使这个世界好起来,相反滋生相互怨尤,“教训”恶性循环。

  问题的根源其实并不复杂,就是规则意识、对他人权利的尊重。个人自由是以别人的权利为边界的,社会需要礼仪和优雅,尊重他人既是尊重别人的权利,也是善待我们自己。

  城市是陌生人社会,陌生人与陌生人经常贴身相处,相互之间影响越来越大。如果没有一定的规则与相互尊重,就很容易相互带来不便,并激化成矛盾。在地铁里,人们不得不挤在车厢内;在电影院,两个人的耳语足以让其他人心生不快;在街道和高速路上,不良驾驶习惯有时候使少数司机开斗气车。必须给人们的行为划出底线,社会才能各得其所、各安其所。

  “飞踹女童”事件是公共生活的一面镜子,它照出了一种不良习气,照出了公共生活素养的问题。比如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本来就是让旁人感到不适的行为,是习以为常的“不雅”,遇到一些极端事件,常常会引爆舆论,带来有火药味的观点。

  改变必须一点一滴地累积,并且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在一个与陌生人贴身相处的时代,不尊重他人的权利,其实也是给我们自己添麻烦。这需要学校教育的灌输,也需要家长以身作则,还需要文明先行者的率先垂范。在一个注定存在文化差异的社会,一方面要推动共识,另一方面也要学会宽容。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