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文化自信源于自身的文化特色
杨于泽
//www.workercn.cn2017-01-13来源: 长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没有文化自信,所谓理想信念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全球化时代是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各种文化相互碰撞、相互取长补短,正是在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下,强调文化自信越来越有必要,也越来越重要。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在对自身文化抱有强烈信任和发展的理想信念之下,才能获得坚持和坚守的信心。这种自信不是孤芳自赏、故步自封,而是以开放的态度海纳百川、博采众长,但要在开放中坚守自身文化的源流,认清自身的文化特色,保持文化的主体性。因为自信,所以不怕开放;也只有在开放中,方能彰显中国文化的本色。

  文化自信有一个前提,就是文化自觉,对自身文化的内涵、价值、特性等要有足够的认识。作为文化的主体不了解自己的文化,文化自信自然无从说起,文化自卑、民族文化虚无主义本质上也成了“无厘头”。有些“言必称希腊”的人,对自己民族的文化往往不甚了了,他们将文化的自我厌弃当成一种时髦。只有对主体文化有足够的认知,我们才能在文化的碰撞与比较中知道短长,文化自信由以产生与维持。

  中国人由以产生自信的文化不是一种泛泛的文化,它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度和中国气派。这种中国特色的文化包括三大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祖宗最富贵的遗产。革命文化包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形成的各种革命精神。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形成和发展,明显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放在世界多元文化中,它们都是独一无二的。  

  现在有人在谈论文化自信的时候,往往把我们自身的文化片面地理解成传统文化,羞于提及革命文化,不承认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存在及其价值,这是十分错误的。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革命文化源流于革命时代,在当代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中延续和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当代中国的生动发展实践体现了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化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的中国奇迹,坚定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信心。

  文化自信是凝聚中国力量的“向心力”,而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发展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凝聚民族精气神。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键是激发文化活力。一种文化没有活力,很容易走向故步自封,自信也就变成自大。

  但是今天“守”有其特别意义。“守”就是保持定力,不仅要认同,更重要的是践行。在这个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的时代,文化自信就要“不畏浮云遮望眼”,要敢于谈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多从它们吸取精神营养,坚定我们的理想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将这些精神力量外化为行动的力量。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