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好医生“长”在基层,才能根治挂号难
谭 敏
//www.workercn.cn2016-09-14来源: 深圳特区报
分享到:更多

  只有让好医生能够“长”在基层医疗机构,患者才会“逃离”大医院,首选基层医院就诊,喊了多年的分级诊疗模式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随着医改进入深水区,各地不断落地的医改措施在逐渐改变百姓以往的看病模式。

  记者近日在北京、广东、湖南、四川等地调研发现,目前已陆续在部分城市推进的“非急诊全面预约”试点,并没有彻底解决挂号难。不少患者反映,预约挂号经常出现线上排长队的现象,线上“挂号难”成了患者遇到的新难题。

  听起来像是预约挂号换汤不换药,并没有什么用,其实不然。从北京、广州试点医院反映的情况来看,预约挂号的效果其实是多赢的。对于患者而言,由于简化了挂号流程,患者的就医体验有明显改善,也极大缓解了医院周边道路的交通压力。对于医院而言,实行预约挂号后,医院门诊总量下降,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减少,疑难杂症患者增加。更重要的是,网上实名预约对号贩子也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我们显然不能因为线上排队就否认了预约挂号的作用。但不可否认,预约挂号的作用是有限的。预约挂号的本质只是在现有的条件下,通过互联网技术来调节资源、优化服务,方便患者就医。但是,技术手段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优质医疗资源短缺与分配不均的问题。从数据统计不难看出,哪怕是在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挂普通号和专科号并不难,一号难求的永远是知名医院知名科室的“专家号”。无论是线下的有形长队,还是线上的“隐形长队”,其实质仍然是“大医院一号难求,小医院门可罗雀”的老问题。网上挂号难也不是挂不到号,仍是结构性的挂号难。

  因此,指望预约挂号这项便民措施来解决挂号难显然是治标不治本,要彻底解决结构性挂号难,根本上还是需要健全分级诊疗体系,让基层医院实现分流才能实现。目前不少患者不愿意去基层医院看病,主要因为对基层医院不信任,毕竟最好的医疗资源和最优秀的医生都集中在大医院。只有让好医生能够“长”在基层医疗机构,患者才会“逃离”大医院,首选基层医院就诊,喊了多年的分级诊疗模式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目前让好医生留在基层仍是障碍重重。据媒体报道,一个基层医生的年收入为7万元,而大医院的同级医生可以拿到18万元。收入只是一个方面,还有个人对于未来的预期、社会地位、职业稳定性与上升性的各种考量。如果不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就算全科医生的数量足够多,也很难让他们留在基层医院。建立基层小医院与大医院人才培养合作、人才合理流动、大医院医生基层就诊等制度,让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才能实现患者的分流。

  当然,也要看到,互联网技术也会带来无限的可能性,会刺激出新的供给与需求。比如,网约车就整体上扩大了传统出租车的市场需求。在医疗服务上,也有很大的空间。比如,双向互动的网络评价系统可以让一些基层医生获得更多患者的认可,给医生带来更多的职业认同感与成就感,这些口碑好的医生也会让更多患者愿意在基层医院就诊;将一些常规复诊放到互联网上进行,也可以减少大医院的挂号量。这些在一些地方已有试水。

  医改牵一发而动全身,挂号难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部分,但只靠“单兵突进”也无法解决问题,仍然需要系统、综合的改革向前推进。如今,医改进入深水区,留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也更具挑战性,更需要我们拿出智慧与勇气,一个个破解难题,才能带给人民群众获得感。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